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怎么看待现在有些年轻人仇视父母的现象?

作者: 时间:2019-03-20浏览次数:121

甚至有些已经上升为了对父母的仇恨请问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么看待微信公号发这类文章?

恨来于哪里,去向何处?




可恨的爱

的确,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能看见排山倒海的各类“奇闻”。但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现象,不算奇闻,是早已见惯不怪的怪象。唯一不同的是,现代年轻人比起他们的上一辈,表达对父母的怨恨,勇气足、方式多。

从这一角度,我们看出“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仇视父母”的最深层缘由,是父母将自己未释怀、压抑的恨(情感情绪),包括在他们父母那里“受训”来的养育模式,无意识的统统“传授”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厢情愿的,强行按己所需的教养模式。这个深远道理,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人都明白,可是现象依旧。为了回答提问,只好再重复“道理”:父母真的是以“我最爱你;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而付出,却并不真明白,孩子感受不到爱,正源自他们毫无边界的“侵犯”。




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令孩子,即今天的年轻人有仇视之情?首先,我们需要反思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情绪本身,令人质疑父母的爱,至少得质疑他们爱的方式。如果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话是正确的话,那么,涵容滋生情感,控制生长仇恨,这话也是对的。孩子所显现的对父母的恨,直接反映了许多父母虽有爱心,但爱的方式大有问题。我甚至想说,不具备反思自己爱的方式有问题的父母,你对孩子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其次,父母爱里有隐形的剑。比如,溺爱,里面就有厉害的杀手锏——控制,它温柔的牵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也成功的遏制了孩子承受挫败、承担责任的能力。再比如,冷漠性,即家庭氛围是充满紧张、理性、要求、期待,匮乏情感交流。许多强势母亲,或父亲缺位的抚养环境,孩子的情感大多很冷漠,或是很拘谨内向。在孩子所暴露的怨恨情感里,我们不得不正视,父母的作为,像利剑一样在“为你好”这面爱的旗子下,不断刺伤的是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断削弱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想。

“全都是为了你好”的爱,如果也叫爱,那是挺可恨、可怕的。

我们在心理咨询的经验中,见证了不少这样“可恨的爱”的教育模式。前不久,爆料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写给父母的控诉信(他是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留美研究生,却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写了万字书信控诉其“罪行”。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即毫无边界的“侵犯”),其文字行间,透视了母亲的爱里,充满着无形的利剑。王猛,仅仅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一个缩影。

当然为人父母,他们并不觉得,他们的爱里有什么剑,即便事实上伤及了孩子的情感,他们也是无意识犯下的过。只是,我爱你,招来的是你恨我,终究最可怜而痛苦的还是父母。




给恨以出路

人是感情动物,我们必然追求代表一切爱的东西,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挫败,于是爱恨情仇成为了我们无法逃避的世界。尤其,当我们内心积攒有恨的情感时,我们(包括当事者、被恨的亲人、爱人)不应压抑、回避,而应承认和容许它的存在,并给以释怀的出路。

网络,已成为了人们表达各类情感的最直接,最安全的领域。年轻人在微信公众号发仇视父母的文章,我觉得无可厚非,这正是一种情绪释怀的出口。奇怪的,总有那么一股道德势力:不应该,不准许仇恨你的父母....但恨的感觉往往不遵从道德,它就在你的身体里。你越是压它越往上窜。生活中有些人动辄爱生气,或脾气不好,就是长期积压恨感受的结果。

那么多年轻人之所以仇视父母,也恰恰是父母过去的以道德强调(道德绑架),迫使孩子压抑感受,隐藏怨恨;当孩子长大,压不住的情感,自会以各种途径表达出来。就文字表达恨意,相对来说是理性而健康的表达方式。

原谅或放下,是一种能力,需要时间,需要成长勇气;仇恨的释怀,也需要时间,更需要宽容的人文环境。作为成人,我们除了理解年轻人,以微信公号发表文章释怀是可行的,还应学会等待, 等待年轻人,通过他们的方式探索自己,成长自己。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熊玲相关文章

     心理医生谈日常生活中负性情绪的处理

     自由选择的痛苦与神经症人格冲突

     她为什么一见陌生男性就脸红

     人际嫉妒与早期亲子依恋缺损

     感悟四季与心理障

     怎么思维怎么活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谁使你变态,谁又能救你

     为什么老是脸红

     可以除掉自卑吗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议

     脆弱的本质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析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我为什么总被“想意外死亡”的念头所纠缠

     任性的性欲

     有一种悲凉很无奈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