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小是大,薄是厚

作者: 熊玲 时间:2008-07-22浏览次数:5029

字体变小 字体变大
 



     一不小心,我的左手食指尖被一张打印纸划破,鲜血缓缓溢出。奇怪,我咋有点大惊小怪,还有点惬意的感觉?刹那的感觉过后,我体味了奇怪是什么。


    意外为何一张纸能划破手,制造创伤?那丝丝疼痛,似乎在告诉我生活布满意外(存在不存在),人啊,别总是自以为是!那殷红的血液,似乎在向我诉说人的成长源于创痛的觉知,人啊,别轻视身边小事小东西,它蕴含着大寓意。


    奇怪在手指划破前我刚看完一则心理故事“薄薄的银子”,其寓意跟我感觉手指划破的含义近似。故事说有一位富人心情不爽,他去看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有钱人说。然后哲人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我自己”,有钱人回答。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分别只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哲人说:“但是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见自己而见不到别人了。”


    我不是富人,也不是哲人。作为普通的心理咨询师,我多了一点觉知多了一点痛快。近日,好些朋友说心情很烦躁,我也因女儿刚参加工作就想辞职而心情烦,便安慰别人和自己说那都是酷热高温惹的祸。此时的好奇,让我觉察到是什么在惹我烦。一张薄纸可刺破皮肉,像是对我浮躁的惩处,伤口流淌着血,像是躁郁情绪的释放。我这样想着,感觉有一种意外中的欣喜。



   

 

 

    也许出于职业习惯,这个小创伤诱发了我象征性思维,我也更明白了近日的浮躁并非只是焦虑女儿,更是我内心缺乏安全的焦虑反应。女儿才工作不到一个月,表现出了许多负面情绪,并扬言辞职。在一般人眼里,她的工作环境是挺让人羡慕的,我当然也希望她能珍惜和坚持。让我焦虑的是她的心理素质,受不了一点枯燥和委屈,不改变对工作的心态,即便找到新出路也没有好心情啊。我按耐着担心和不满,显得很洒脱地与她交换意见,她好像能理解和接受的样子。但我总感觉心沉沉的,总是放心不下她。昨晚,我对她流露出“你对工作的状态让我总是焦虑和牵挂”的唉叹,之后,我感觉下意识在用我的软弱激发她的内疚,好让她坚持工作。不料女儿平静中甩来一句:“工作有痛苦是很自然的事,找工作是我自己的事,你痛苦什么,不用焦虑呵”。忽然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我退行了。


    望着手指的小伤口,我感觉着刺激,伤口似乎在说:我是一张纸的杰作,别看它只是可书写的薄纸,它还是有攻击能量的呵;欣赏着从伤口外冒的血液,我感觉着温馨,血流在述说:我是小小纸张的碰撞,别看它柔弱,它如小草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呵。我清醒着,人啊别自以为是。




   

 

 

    我跟许多父母一样,总是以拯救者的身份,煞费苦心地挽救着孩子,因为我们总是担忧或害怕孩子成为迷失的羔羊。然而,这份害怕是我们自己内心承受不了失落的投射。为减轻害怕心理,我们总是披上合理的外衣,振振有词地为孩子操心着,不舍得放手。其实我们不敢放手,因为放手意味着我们面临丧失性痛苦——丧失我们的恋子依赖需要,或丧失被人依赖的需要。父母总是为孩子担忧的背后,有我们自身面对孤独或不再重要的担心。在以拯救者姿态操心孩子的同时,我们缓解了自己潜意识不自信的焦虑。


    我是有因女儿的焦躁,但从女儿的话中我听到了自己心里那个弱我的声音:对自己承受某种痛苦的不自信。我总是担心女儿受苦,好像她有苦时我必然要痛苦,总幻想着她很懂事很坚强就好了,她没有苦恼我就不愁了。我明知幻想没有痛苦,是追求完美的妄想,承受不了他者受苦,是自己缺乏承受力的投射。我更是欣赏也是报以“人有痛苦是很正常很自然”观念的人,但听到女儿口中说出,才知自己以为懂的道理我根本就没做到。


    我以为了解她其实并不了解她,我以为了解自己其实并不了解自己。


    人有时真还不知自己在烦什么,在干什么。我看见许多不知疲惫的咨询师,不断奔波于各种各个心理学培训点,还要穿梭于家庭、厨房、健身房、会所、工作单位,我好奇问她们哪来的高量里比多?学心理学为了什么?有些人说,其实自己也很茫然,不知道究竟为啥,瞎忙呗。



    

 

 

    再回到“薄薄的银子”的心理故事,那位富人的烦恼,有N个解释。或许是他的事业不顺了,或许是遇到感情问题了,或许他不知真能给他快乐的究竟是什么,或是他钱赚够了才发现自己精神的贫穷,等等。


    故事的寓意深广,你可以把那层“薄银”视为正念,“银”意味着清明和富有,意旨人随时需要反思保持清醒、明白,才不致被妄念蒙蔽,不致随意把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别人。一个清醒的人,是不会因担心别人怎么看他而焦虑不安,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自由地做自己能够做的。这是真正的富有。


    “薄”意味容易或柔弱或不起眼,意旨柔是硬,弱是强,不起眼的是耀眼。一个人只有立足当下,才有踏实感觉,只有懂得接受平凡,才不至被完美不能所恼怒。


    也可以把那层“薄银”视为阴影的妄念,“银”是欲望,象征物欲和私心,如果人执著欲望叫贪欲。“薄”是碎,象征毁灭和不经意,意旨人一不小心会被他某个欲念所吞噬。人的影子(阴影)其实也是薄薄的一层,但人们总是视而不见,也总是被它蒙蔽双眼。久了,它会变得像一堵厚厚的墙,使人再也看不清这个世界,也不能通过外界看清自己。


    有个朋友说,他参加了一个大型的营销精英交流大会,本是满兴去却扫兴而归。然后他反问自己扫兴什么呢?他发现自己是太注重开会内容了,总想从听精英(专家)的课中学到什么,而忽略了应该多与精英们接触、交流,有一种错失机遇的沮丧感。他总结得很好,人的错失机遇感,往往来于内心的浮躁,来于自己不注重观察不善于学习。人成长的收获,往往是取决于对学习的态度和方式,而非竟是内容。就如有些人虽没学多少书本东西,但他(善于向生活学习)却比高学历者更有处事能力一样。


    朋友的反省让我反省,我们那些总是奔忙于学习的咨询师,或许并不是缺少心理学知识,而是缺少需要感受自己、领悟自己的认知,缺少了点面对自己内心问题的勇气。确实,他们就没停下来想想,自己还欠缺什么,增补什么?做不好咨询是专业知识不够,还是因自身情结没解决?究竟需要实现的是什么?不过,忙碌学习本身,是可以缓解潜意识焦虑,可以让自己感觉良好感觉充实感觉有价值。



   

 

 

    我们往往只知学习的重要,不知怎么学习才更重要;


    我们总想追求高深而拒绝平凡,只愿抓自以为的大事,而小看能给你思想感悟的生活琐事;


    我们以为改变弱点保持快乐才是对的,而漠视人性有弱点有烦恼也是对的;


    我们以为这一生要有车有别墅有公司有很多钱才算成功,而无视生活的过程里自己有多少清安明澈的感觉;


    我们总是想拯救别人或教育他人,却忽视了解自己和拯救自己……


    有人说,生活好累啊!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匆匆生活,来不及感受。


    有人总是烦躁,总是不快乐,那是因为太看重身份或地位或名誉,而太小看修身养性,太低估培养感受、欣赏、接纳能力的价值。


    当你感觉躁郁时,躁郁在提醒你,你需要放慢下来,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自己,知你是谁,知你需要干什么?


    我会记住,点滴的觉知,却是人心灵的大课,薄薄的一丝感受,那是人生厚重的礼物。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08.7.16

     

   熊玲相关文章: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谁使你变态,谁又能救你

   为什么老是脸红

   可以除掉自卑吗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议

   脆弱的本质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析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我为什么总被“想意外死亡”的念头所纠缠

   任性的性欲

   有一种悲凉很无奈

 微信号:xl200601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