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媒体报道

有一种母爱,让孩子抗拒

作者:熊玲 时间:2017-03-25 浏览次数:525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6年 第5期 | 熊玲 







   不久前,央视播放了一档访谈节目“明星王姬跟她女儿”,大致情况是:王姬陪同女儿妞妞舞蹈训练。妞妞为参加舞蹈比赛在加紧训练,王姬发现妞妞参赛的曲目是“小苹果”而生怒,但妞妞坚持自己。母女两为此冲突不断。冲突的过程,母女双方经历着相同的感受:挫败、委屈、愤怒、伤心。冲突的结果:女儿放弃了“小苹果”,母亲胜利了。

 

    不知观众看后的感受,是同情母亲,还是心疼妞妞?是认同母亲的作为,还是反对.....答案可能是众说纷纭。这里,我对观众的反应并不在意,在意的是妞妞都20好几了,母亲为何当她是小孩?我个人看那节目的感受是:可怜王姬的伤心委屈,心疼妞妞不能做自己。也感觉王姬的母爱不是个例,是具代表性的,故想借此谈谈:母爱是什么?母爱都是温暖的吗?

 

     母爱本是柔情,令人温暖。但王姬似的母亲所发出的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要求,令人感觉被制约的冷。母爱本是一种涵容,令人安全。而王姬那千辛万苦的母爱,孩子并不想要!

 

    王姬是有魄力的事业型人;作为母亲,她是很有爱的拯救型人。这种人堪称完美者,在亲密关系(包括恋爱婚姻关系)里,无形中容易置对方于弱势位。完美母亲在家庭的高地位,主要来自于她本身性格的好胜,和兑现好胜的实际能力。这类母亲对自身高要求的成功、对帮助他人所获的成就感、重要感...都是培育她们拯救情结的养分。所以王姬在陪伴女儿舞训的过程中,那么自信执拗地劝导孩子“你的选择是个错误,必须改过来”。 

     
    与孩子的冲突,王姬为什么获胜?正是她爱的出发点有几个至高无上:为了你的将来我怎么都可以(哪怕你恨我、我受委屈),我不希望你走弯路,我过去吃的苦绝不让你再经历....全都是“为你好”,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恩典。可对于自主性欠缺的孩子,即便想反抗,也没足够能力和勇气的。已成人的妞妞,我想她并不情愿接受母爱,她之所以选择妥协,并非她认为妈妈正确,而只是她不想看到妈妈伤心。
  
    如果一个孩子被爱得恼怒,又说明什么?施爱的母亲会认为:说明孩子不懂事、任性、自私等等。可这样的解读,无疑是亲子关系走向恶循环的动因。完美母亲,往往被自己的情结和正确性蒙蔽,看不见孩子的内心所需。如果母亲能冷静下来,就会看见孩子抗拒母爱的许多理由:你的爱像磐石,我感觉生硬;你的爱像山顶,我摸不著;你的爱像王者,我要不起。


 

    负有拯救使命的母亲,完全不觉得自己的爱有问题;也不清楚,她们的爱里面装的是她经验形成的完美信念。因此可说,她用尽力气去爱孩子,其目的是使孩子成为她一样有完美价值的人,其深层动机是满足她自己的拯救情结、实现她自我完美而正确的信念。 这样的母爱或许没有错,只是相对被爱者,它是一厢情愿的霸道,受之有压力;而相对人的成长,它阻碍了孩子发展生存能力,以这一角度看,其爱何尝不是一种隐性之罪呢。

 

    很赞成周国平的观点: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没压力的母爱具有涵容,是这样一种爱:对来自孩子的挫败或负情绪,首先不是指责或教导,而是平静、理解性地包容、转化,令孩子有“感同并仿同”如何处理负情绪;对孩子自发的兴趣、幻想、自主性表达,是能够无条件的欣赏和保护。

 

    从众多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得知,他们不是真的不要母爱,而是不想被爱所压制。所以,有着母爱的母亲,该想想你的做法是否无形中在阻断孩子的将来?是否忽略了一基本逻辑:为了孩子的将来而牺牲掉现在,哪还有将来?从现在起,你是否敢于为了孩子的将来,而收回以爱名义下的控制,还给孩子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童年呢?



熊玲相关文章:

 

可以除掉自卑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

脆弱的本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为什么老是脸

任性的性

有一种感觉叫不服

离开你的夹缝

路怒症的心理分析及对

他人眼里我是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