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咨询如何正确面对周围人的眼光,我现在就觉得周围人的眼光成为了我的枷锁。我好像活在一个壳里,我想走出来,总找不到方法。 辛
这是一个常见的人际困惑。辛的感受,不由人深思,人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呢?也不禁使人想到那句古老的哲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幼儿时心中只有不认识的自己,很不在意他人眼光;少年时心中是他人树立的自己,很在意别人眼光;青年时心中的自己有自己也有他人,在意自己也在意别人眼光;中年时心中的自己是自己,不在意他人眼光;老年时心中只有过去的自己,不削看他人眼光。这反映了人生各阶段不同程度的自信与自尊需求。如果人生中,太多时光是在意别人看法,等于把精力耗在了揣度别人,把自我拱手给了他人控制,其感觉如被囚禁一般。正如辛说她面对别人的眼光,感觉像是活在壳子里。
辛,通过你感觉周围人的眼光如枷锁,可以想象你心情的压抑和沉重。由此也可推测(分析)到,你之所以像活在一个壳里,说明壳内的你还是一个弱嫩的雏鸟。也不知是谁,是什么力量把你丢进了壳子。我想,走出“壳”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壳子是谁,壳里的人是谁?
普通层面讲,我们都会明白壳子意味着保护人身心的铠甲,即防御。既然需要坚实的保护层,说明被保护的部分是最要害也最薄弱处。心理分析认为,壳子象征子宫,卷缩在壳子,犹如退行到子宫。作为成人,只有在精神受伤时才躲进保护层里,在心理感觉受威胁时才需要防御。从象征意义上,退行到子宫,意味着人处于脆弱与无助的婴儿状态。但在辛这里,壳子好像是他人的眼光。透过你感觉“周围人的眼光成了你的加锁”来看,你内心的惧怕直接与他人眼光相关。眼光即评价。害怕别人的眼光,肯定不是别人的眼光有问题,而是害怕者内心脆弱的自尊感作祟,换句话,是有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卑。人只有对自我形象的深刻自卑,才会累积有对外界评价的高度敏感与担忧,正是这份积蓄的忧患意识构筑起了壳的枷锁。
不过,这时的人是很需要保护层的,任何人在婴儿般无力时,对外自然采取的是回避。这时侯感觉到的枷锁,并非外界真有危险(如别人异样的眼光)所造成,而是人内心那个弱我退缩后所形成的厚厚的印迹反映。
所以说,壳子跟壳内的你是一个人,一个因内在恐惧而感觉有外在“压力和威胁”的人。确切说,壳和壳内你的关系,是同一性,壳内你是害怕受打击的小孩,壳是免遭打击的小孩外衣。
再深入认识壳内的你,你到底害怕受到什么打击呢?这需要觉察自己的脆弱点,你在哪些方面感觉到自卑或不自信?从你处在周围人群时——是紧张,担忧,恐惧,想逃,躲避等感受,仔细想想“我”究竟在怕什么,想要逃避什么?如果眼光即评价,那么,透过你害怕、回避他人眼光本身,可以看到你对自我形象的怀疑,你害怕别人看见你的“不好形象”。
若深究,一个人为何那么意他人看法,那么害怕在他人眼里的形象不好?这是跟人过去环境里饱受两种待遇有关,一是来自环境和抚养人的苛求、指责、否定性教育;另一种是来之抚养人溺爱、过度保护的养育。前者,使人从小背负“在你眼里我很糟”的负担和“不如人”的自卑,那么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会高度敏感自我形象的好坏,尤其会竭力寻求他人的认可、接纳,以补偿“不如人”的痛苦。后者,使人从小缺失一种自主与分离的能力,在他长大需要有独立意识与能力时,容易焦虑自我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可能执着或依赖被赞赏的需要。不知辛的过去经历过怎样的人际环境。其实,那些特别在意他人评价的人,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害怕说不,害怕拒绝人。这一特点正反应了他们深层的自卑,换句话是脆弱的自尊,因为他们生害怕得罪别人,而遭到攻击或打击。
人际中惧怕别人眼光,与其说是害怕被人否定,不如说是在他人眼里看清了——渴望被认同的弱我。
生活中,凡是自我存有许多“不好的我”,这些“我”会合力逃向一个外人看不见,也攻击不了的地方,那就是心灵深处,即潜意识世界。只有,当自己觉知自己有哪些不好,接下来才明确需要做的是什么。方向必然是为脆弱点做些“增加营养”的努力。
具体讲,需要学习一些人生功课。比如你的脆弱点之一是习惯负面思维,那么你的功课是学习如何自我肯定。你总有自身的一些优点,先学着自我寻找,然后不断地自我认同;即便你是习惯性善于找到自己一大堆“不好”,如果从自我肯定的角度,也先学会不怨怒、不责备自己“咋这么没出息”,尝试包容自己的负面情绪。
完全走出别人眼光的枷锁,是需要发展出两种基本能力:欣赏能力,能够欣赏自己和欣赏他人的长项;拒绝能力,能够否认别人的意见,也能够拒绝别人的要求。当然更应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感取向,这又需要发现一些自己的兴趣点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后一点一点地实现。这样才能分离依赖(实际是担忧)他人的看法,才有属于自己可依赖的感觉有价值的自尊来源。如果要透过他人眼光看清我是谁,而后能做真正的自己,成长自己的能力是唯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