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心理治疗动态

熊玲:你移情了谁,投射了啥

作者:熊玲 时间:2011-05-11浏览次数:4789

                  ——感受舞动里的精神分析(2)

    

    

    舞动中你移情了谁,投射了啥?

    随着工作坊逐渐形成的宽松、安全氛围,自然有许多移情或退行的心理呈现。我们可以通过学员模式化的坐位、舞伴选择,愤怒或依恋情绪的释放,恳谈感受等活动里,看出学员对不同对象的移情反应(当然更多是对苏老师的移情)。苏晓波对团体中出现的移情、投射性认同的态度:

    •接纳与拒绝。精神分析中,分析者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拉康说“分析者是一个人们可以对之说话,并且可以自由地对之说话的人。但事实上主体并不必然会自由地对分析者说话,因为主体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自由,充实的言语使主体感到痛苦。”这令人进一步感觉到苏晓波运用舞动于精神分析之动机所在。苏带给学员的舞动艺术形式,他本人带着热情、真诚、自由的舞动参与,以及他对团队的接纳与融入,赢得了学员(主体)对他(分析者)可自由的说话,对大家可以自由的舞动。确是,很快的使得学员对分析者产生了正移情,或一种分析性退化:多数学员在苏晓波、在团体成员面前能够打开自己,甚至对全部的过去逐渐打开。而对于有些学员的情感移情,苏小波的拒绝是隐形的视而不见。

    •随机扰动。对凸显依恋依赖的学员,苏晓波有时会巧妙来点转化主题、挪动位置、让其舞动以切换他或她的欲求……在分享感受的轻松环节,苏晓波会来一点(对移情解释的)闲扯,如“我或像你的什么人,或是你以为的某个人,这事跟我无关,而跟你自身有关”“我这人是不太关注也不会关注他人的。。。”

    而这闲扯的潜台词是有疗效的,有学员表达“这两天里我一直特别在意苏老师能关注我,但感觉很失意。我终于明白,我对苏老师的期盼其实是我对缺失父亲关爱的渴望,为这份缺失我一直太在乎权威人对我的认可”,更有好些学员不再那么“粘”移情对象,而显得很有几分成熟和稳重。

   


    •观察与等待。苏晓波在不经意中向我们传递:观察中才有觉知,有考虑是认同还是否认的选择空间;等待中才有给予的支撑,因每个人都有自愈的力量。对团体中出现的一些迎合、权力型的投射认同现象,尤其是施救情结的投射反应,他是这样告诉大家:

    ——别在他人发泄时凑上去给安慰,你的干预可能会阻止情绪的有效宣泄。犹如谚语“千万别去惹那只正在啃骨头的狗”的道理;

    ——别投射你的善意,有时你的善举对他人是伤害。“好心未有好报”的含义,正说明不对路的帮助反过来易伤到自己;

    ——懂得安慰的前提。试着给情绪尤其是愤怒一个空间,去感觉它是什么。当事者的情况是否需要安慰?你是否有足够安抚的能力?

    ——听不懂他者的需要,你的行为仅是你的单相思。好比别人的需要是杜鹃,你递过去的是(你的需要)梅花;

    ——关系的疏远,是因为关系人按“己所欲求于人,己所不欲施于人”的交往所致。

    这些理念对不少学员犹如注射了清醒剂,在后面的时间里,确实少了许多一厢情愿的理想、救助等愿望投射。

    我思虑着,有关移情、投射认同,精神分析认为在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解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呢?这是否要看我们如何解释?而精神分析的解释是依靠主体的自由联想,但,同似或相似的情形,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主体那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比如女人的抽烟、蹦迪,比如工作坊里的相同舞蹈,相似的“退行”,该用怎样的解释才算符合当事者的精准意义呢?可无论怎样,揭示移情、投射认同背后的无意识意义,最后都是要通过(语言)解释而实现呵。所以你怎么对无意识联想、对无意识意义作解释,真让人感觉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似的,更何况是在团体中“玩”精神分析(的解释)。

    一般认为,分析治疗的目的就是揭示隐藏的意义,但也有分析家认为,解释的目的不是解释隐藏的意义,而是瓦解意义。至于解释是否正确,并不取决于是否得到主体的承认,因主体的否认也是承认解释的一种,而是取决于主体随后出现的改变。从这一角度而论,我们完全感受到了苏晓波的工作坊,他籍舞动和互动模式,对快速呈现的内心现实,所作的那些干预和解释,是悄然起到了对学员的心理扰动--行为态度的改变的。

     (待续)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    熊玲   2011.5.11

     熊玲相关文章:

    从“艳照门” 事件看真实需要的社会心理意义

    梦说“中药与精神分析”

    你有多少无意识 (上)

    你有多少无意识(下)

    分享快乐体验

    浅谈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与个案水平的阶段特点

    欲望着舞动的欲望

    你移情了谁,投射了啥

    需要,欲求与亲密关系

    黑暗中那束幽光

    关于不确定

    关于似是而非

    为代谢欲望说点什么

    心理学中的象征与象征作用(课件)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