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恐惧的心理动力学分析(上)

作者:熊玲 时间:2010-05-04浏览次数:1458

 
 

 
 
 
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技能培训
第二十二课:恐惧症的心理分析与治疗
      
    1 恐惧情绪的处理
    2 恐惧的防御分析
    3 恐惧的动力分析
             
    恐惧症个案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效果,是视其恐惧的性质、程度以及个体的基础情况(如人格素质、领悟力、经济力等)而不同。一个较完整的疗程包括三个阶段:直面——恐惧症状、与症状相关的对应模式;解析——恐惧的深层原由;再直面,即容纳——恐惧所指的实相。
 
    考虑是否将恐惧作为症候处理?
 
    1,恐惧情绪的处理
 
    我们知道,作为引发紧张的情绪,恐惧症一般具有较固定的恐惧对象,而焦虑症却没有。所以,一个人的恐惧达到恐惧症之程度,必然有其粘附着的恐惧之物,随时诱发他恐惧。过激的恐惧情绪本身,会妨碍人正常地思维。所以面对恐惧症患者,初期是要考虑对恐惧情绪的处理。
 
    目标任务:直面症状,改善对症状的排斥态度。
 
    所有手段性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症状是有效的,包括抗焦虑xing药物。如:
 
    •在重度恐惧下,可用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以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恐惧情绪程度的判断,可籍现实功能的影响度、睡眠情况、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为依据。
 
    •在受恐惧情绪控制期间,可通过躯体疗法——如自体疗法、音乐或舞蹈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呼吸放松疗法等,以达到情绪的释放。
 
    •在冥想放松的背景下,通过想象去触及和直面——恐惧场景。这类似意象疗法或想象训练技术。正因为,创伤的想象是可怕失控的想象,所以通过想象训练以达到:提高对可怕失控感的承受力;重复习得的积极想象可改变既往不稳定的失控感,激发内在的积极资源。
 
    •在恐惧感得以缓解的情况下,通过对话到达澄清、认识以下内容——
 
    对症状常用的反应模式是什么?所起到的效果怎样?
 
    对应恐惧的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之后的情绪怎样?
 
    对症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如埋怨、自责、克制或控制、消除或消灭、或是其它什么?
 
    澄清恐惧对象的现实性和想象性。即,恐惧对象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存在?是过去的实在,还是目前想象的实在?
 
    一切对恐惧对象的澄清和认识,是为了能走近恐惧的深层心理,以解析恐惧之本质的前期工作。或者说,一切有形的技术路线,都是以认识无意识为目的,让无意识最大程度成为意识为最终目的。
 
    注:在此所针对的恐惧为神经症性的,而非重大创伤所致的恐惧。后者是那些在重大应急下,导致神经防御系统(位于低级脑部组织的惊恐系统)的部分损害,其治疗只适合提供躯体照顾和情感支持的“稳定化治疗”,而不适合上面所讲的那些治疗。
 
    对恐惧的精神动力学分析:
 
    恐惧症跟焦虑症一样,其行为背后是害怕的东西
 
    抑郁症和强迫症一样,其行为背后是憎恶的东西。
 
    这一重要的心理动机区别,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神经症的精神动力进行准确深入的解析。
 
 
 

   
 
 
 2,恐惧症的防御分析
 
    •所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都关心理病症出现的内外部条件的初级条件,即,最原始的心理或外部创伤事件。但,恐惧症的形成并不只是取决于初始条件反应,而也由于继发条件反应所形成。继发条件反应,指对初始条件反应所报持的种种态度与行为。
 
    •分析的任务:认识“继发条件反应”是什么,有哪些?觉知“继发条件反应”防御了什么?
 
    继发条件反应,是问题形成的次因。犹如某些犯罪“案子”的形成,有其主谋也有其同谋一样。
 
    举例:一例社交恐惧症,女,18岁,主要表现为见陌生人时,害怕自己的表情抽搐(可视为表情恐惧)。经过了解和分析,清楚了她表情恐惧的原始心理事实是:刚上初一时在班级作自我介绍,口误把自己的性别说成“男”而引得哄堂大笑,回家后照镜子,发现自己表情僵硬,嘴巴有抽动,难看极了。这一事件和事件在她内心造成的羞怯和耻感,是女孩有人际恐惧的主因,即病症的初级条件;而女孩自那以后所表现的反复照镜子-害怕照镜子、经常逃避上学、完全回避集体活动,不与人交流,尤其是让她报持这些反应的内心想法或叫主观意念——如“自己的确不会说话”“自己的表情的确难看”“我不想别人知道我有人际交往障碍”“无法想象我再受到哄笑会怎样”等自我否定思维,这些是女孩形成人际恐惧症的继发条件反应,即病症的次因。
 
    象征说,原始的心理创伤事实,是女孩患人际恐惧的主谋,女孩后来害怕再受伤的防范观念和行为,是女孩固着人际恐惧的同谋。
 
    一个刀割伤,单有主因——不小心被刀伤,充其量只是刀划了一个口子的疼痛,伤口本可以自愈,而只有向伤口撒盐的做法(如用脏手挤压、脏水擦洗、用脏布包扎)才会化脓感染,酿成病灶。对应一个孩子的犯错,当他第一次犯错或犯错本身,并非问题,而父母对孩子犯错所采取的——人格否定性斥责、打骂等态度,以及这些态度在孩子内心所产生的“坏自我认同”,这些继性发原因才是导致孩子习惯性犯错,或者成为问题孩子的关键。
 
    •继发条件反应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反过来又强化着恐惧症的恐惧感受。从这一角度看,继发条件反应是恐惧症的真正元凶,是主谋。
 
    继发性的条件反应,实际就是避免焦虑的种种防御反应。之所说它是恐惧症的元凶,是它重重防卫着“预期恐惧心理”。而恰是预期性恐惧,使得患者内心产生着无限重复的恐惧性担心,由此形成越是担心,担心就越重的恶性循环。
 
    因此,对防御分析的目标,是让恐惧者认识到这一恶性循环,是怎样被他的防御性条件反应所致。
 
    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望患者考虑改变对恐惧感的反应模式。如他可能会考虑,不再重视症状,而重视对症状的承认和接纳态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可望对隐蔽性防御模式作进一步分析。所谓外显的防御形式有逃跑、躲避、不停地说话或做事、不停地洗手等等,隐蔽的防御模式有压抑、隐忍、意象外化、投射性认同等等。
 
    •恐惧症最常见的隐蔽性防御是意象外化。意象外化的概念解释:一种主观的意象变成了客观的真实。
 
 
 

   
 
 
    常见的恐惧症有疑病恐惧、绝症恐惧、恐高、恐过马路、心脏恐惧症、意外恐惧等,这些恐惧症都无一例外地,无意识地将他内心的恐惧意象外化了。比如,害怕癌症的恐惧者,是癌症这一象征死亡观念激活了他早期生命受威胁的恐惧体验,即将这一原发性恐惧意象——死亡外化为了癌症。恐惧过马路的患者,是过马路的情景会唤起他曾遭遇凶险(如亲临或目睹车祸、抢劫、丧亲等)的丧失性恐惧体验,将这一原发性恐惧意象——“灾祸降临”外化为了过马路。
 
    其实,所有神经症的原始恐惧,是在他记忆深处以其象征保留下来,并形成了症状。当症状再现时总会以转换的形式表达。比如,有一位强迫性呕吐的学生,他既害怕自己的呕吐也害怕自己对呕吐的不能控制。但他并不知道,呕吐这一表征,早已是他道德和精神上恶心的象征。有强迫性格的人,无意识驻着一个强大的超我,时不时地以躯体惩罚诉求它被压抑的需要。  
    
    治疗师对防御的分析,是需要当事者在呈现他对恐惧情景和恐惧体验的前提下,让他自己解读到,他内心的恐惧所指是怎样变成了外在可怕之物?或是,解读到他内心的恐惧所指如何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外显恐惧之物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10.5.3.

   
   熊玲相关文章: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