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爱恋乳房的梦幻

作者: 熊玲 时间:2007-05-29浏览次数:2921

               

   ——解读陈晓旭及其乳癌

 

 

                                              
   

 

    陈晓旭走了,带着她的“红楼”情结和她“完美乳房”的梦幻,以她超凡的宁静和无畏的心态撒手人寰。


    人们认识她到记住她,是因她演活了林黛玉。人们敬佩她,是因她从影视明星成功转变为商业明星。她皈依佛门、剃度出家,在公众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接踵而来,她42岁的年轻生命因乳腺癌在佛门中圆寂,身前将自己5000万资产回馈社会,又是一石激起万层浪。


    她像一个精灵,匆匆来又匆匆去;她像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了。她留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想,也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感慨。


    人们最多的不解是:那样星光灿烂的明星,那样亿万身价的名流,那样红尘繁华、美誉盈身的陈晓旭,何以要遁入空门、青灯相伴?人们最大的感慨是:啊,人生如戏!一种文化的宿命感。


    我在感慨:陈晓旭那美丽而短暂的一生,难道是“红尘一梦”幻境的真实写照?人的疾病那么多,对于追求人生完美的陈晓旭,为何偏偏患上乳腺癌?那可是代表女人、代表女人最温柔最美的乳房啊!她的人生可谓在捍卫乳房的完美,可她的乳房为何要叛逆?

 

 


   

    解读乳房、乳癌


    乳房——


    人们对乳房的原始意象是哺乳,而非情欲。由于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对爱情的描写,以及男人深藏的恋母情结,使乳房的存在意义在美学、文学,在女性心理与生理上被过多强调和夸大。    据传,古希腊第一只酒杯,是以女神海伦的乳房为模型仿造的。酒杯中盛满的酒水,是滋养生命的乳汁。而丰满的乳房象征着母性、成熟、生育力,象征着人类源源不绝的生命与智慧的源泉。


    乳房,对于男人来说,更多是对乳房的精神关注。乳房是男人心灵的母亲,是滋养男人情感生命的乳汁。离开乳房,男人的心将枯竭。


    乳房,对于女人来说,是生命,是灵魂。就像男人有YINJING,才叫男人,女人有乳房,才算是女人一样。失去乳房,意味着失去女人的身份与灵魂。


    上帝眷顾女人也嫉妒女人,“制造”了什么乳腺肿瘤之类,让女人承受阉割之罪。听到那些面临乳房(乳癌)切除的女人说:“生命中最完美的部分没有了,我觉得生命的意义也就此消失了。”怎不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难怪陈晓旭要誓死捍卫乳房的完整。


    陈晓旭本身是美的,她对人生的追求是高境界的,乳房对于她的深层意义是:真正的女人,有价值的女人。


    如果乳房的象征意义是母性、滋养、给与和生命力,那么陈晓旭不做乳房(乳癌)切除的象征意义是,她向世人表达她绝不能泯灭的母性和给与的人生。


    乳癌——


    乳癌是癌症的一种。癌症病,现代心身医学确定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免疫学的发展更为之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自古以来,就有人注意到癌症发生与个性心理有关。公元二世纪Calen就观察到抑郁的妇女较性格开朗者易患癌症。以后的许多研究提到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反应性迟缓、不大表露感情、与父母感情较冷淡”“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气难以自制而压抑着”。


    Mller在一篇综述中指出:1、在200余篇涉及人格、情绪、应激对癌症关系的文献中,结论均是肯定其间的联系。2、乳癌与无法解决的悲哀有关。


    有人把界定癌症特征部位和类型的心理社会因素,称为特异性因子(S因子),研究表明,乳癌病人的S因子为:1、孩子较小或没有;2、难以发泄的敌意和被遏制的愤怒;3、信奉宗教或社会的正统规定;4、早年生活特征是童年丧失父母形象或由于父母冷淡而使同年期较少保护和爱抚,使之处于抑郁与绝望心境中。

    精神动力学认为,乳癌与患者早年的亲子关系缺损有关,即爱的心理创伤或爱欲遭到抑制,并与早年受到情感道德的禁忌教育有关,导致人在青春期产生性角色自我的认同障碍,成人后形成抑郁、不灵活、社会内向等个性特征。


    心理因素促进癌的发生、发展显然是通过心理生理学途径实现的,这条途径就是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


    癌症,人类心理的病患。


    乳癌,在乳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是妇女生命的头号杀手。

    女人如果要保护乳房,那就得首先关注和保养自己的个性心理。

 

 


   

 

    解读陈晓旭与乳癌


    1、挚爱“红楼一梦”的陈晓旭


    1985年,18岁的陈晓旭独闯北京、苦苦应聘《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角色。当时导演劝她饰演其他角色,她语出惊人:“这样的话,观众会觉得演林黛玉的人去演其他角色了。”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陈晓旭个性的独特与执着,更窥见陈晓旭对《红楼梦》深透的感悟和对林黛玉这一角色深入骨髓的感觉。

    如果陈晓旭的内心没有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内心世界,她就不会有那样惊人的话语。


    并没有演技经验的陈晓旭,真的把林黛玉演活了。她出名了。从此她的名字与林黛玉紧密相关。

    如果陈晓旭没有林黛玉的气质与内涵,她是演不活林黛玉的。林黛玉就不会是她的代名词,或者陈晓旭就不会是林黛玉的代名词。


    陈晓旭一生都爱着“红楼梦”,爱着林妹妹。在她长期工作的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醒目地立着她在电视剧《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经典剧照。可见她对林黛玉的投射认同。每天看着剧照,那究竟是林黛玉,还是陈晓旭自己?当然她是陈晓旭,也是林黛玉。


    我们似乎也看到了陈晓旭的一幅自恋肖像,那是她对林黛玉深深的自恋移情(自恋人格)。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名著,林黛玉是书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我们撇开名著真正的含义来看对林黛玉的描述,林黛玉是美人;是诗人;是多愁善感的痴情女;是心胸狭隘、好生闷气、体弱多病的小气人;是早年缺乏父爱母爱、孤独、抑郁、聪明伶俐而被贾宝玉深爱着的人;是饱受爱情折磨、死于肺痨的可怜人。

    林黛玉之所以患肺痨,看出是跟她的个性心理有关的。她的病,是那种典型的爱欲受抑制、有无法解决的悲哀的结果。

    过去的肺痨,等于是现在的癌症。林黛玉的爱情如红楼梦幻,林黛玉的肺痨(癌症)象征她悲剧的爱情。


    如果说,陈晓旭有林黛玉深入骨髓的东西,林黛玉就是陈晓旭的代名词,那么,就能理解陈晓旭为何会患上乳腺癌。

    2、爱智慧爱师父的陈晓旭


    陈晓旭是追求佛门彻悟境地的人。而她在红尘世界中,又是那种追求精致生活的知识女性,是热爱智慧的人。


    可是智慧的烦恼也会困扰当今的知识女性。因为心理层次的丰富和敏感使人难以回归简单宁静的心态。追求精致,必然伴有精神蜕变的阵痛或心理创痛,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永远存在。像陈晓旭那样的智慧女性的心路注定会是跌宕起伏。


    乳腺的癌变,不能不说是知识女人追求精神生活的精致而透支力比多的代价。

 

 


    陈晓旭心中有一个神(佛),就是她的师父净空法师。1999年,陈晓旭听了净空法师的《无量寿经》录音带后,“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清净仁爱的世界的无限向往。感到自己与佛很早就相识了。看着老法师慈祥光明的面容,心里早就认定他是我师父了。”此后,师父为她传授了皈依。


    在陈晓旭的办公室里,还有一醒目标志:办公桌对面墙边设立的佛堂,佛堂桌上摆放着身穿僧衣的老和尚——她尊为师父的净空法师肖像。室内总是缭绕着轻缓的佛乐。


    这让我们看到了陈晓旭又一幅自恋投影的肖像——慈祥的父亲。晓旭深爱着她的师父,其实是她深深爱着自己内心那个一直缺席的理想的父亲。


    那样地挚爱师父,那样超凡地供奉着心中的神(佛),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陈晓旭是否有林黛玉的相似背景:早年缺父爱?也不得不使人相信,专家们对乳癌研究(前面已提到)的正确性。在那些乳癌病人的S因子(共4项)中,陈晓旭就有3项符合。


    陈晓旭热爱的师父,是她对内心理想父亲的投射认同。

    陈晓旭的乳癌,是她恋父情结受创的痼疾。

    3、激流下的停滞


    作为明星和名流,陈晓旭肯定是忙碌的,拥有亿万资产者是与商海激流勇士相关联的。可是陈晓旭的心里感言是这样:“我的心理年龄已经不止100岁了”“我希望生活尽快过去,像流水一样,希望现在就过老年人的生活。”


    想象一位“100岁”的年轻美貌女子,不禁让人心生寒颤。心理年龄已经不止100岁,象征一个人的内心已动弹不了,同时,也直白地表达了一个人的心身处疲惫状态,无力承担生活之重担。

    人们看到的是陈晓旭风光、坚强的一面,看不见的是她低沉、沧桑的一面。


    晓旭外表的青春与内心的苍老,说明她生活在两个极端的世界。她是迎战红尘激流与厌倦红尘的繁芜并存。这样的心境,让我们感到了乳癌细胞在晓旭的身体里有何等动荡。

 

 


    4、物欲与节欲并存


    陈晓旭是一个素食者,平时的生活过得简单低调。这是否意味她清心寡欲?如果说佛门清净世界是她从小的向往,我想那只能说明她幼小时就有成人心理(早熟)。因为她的欲望却比一般人的多而大呀。何以证明?她的成就本身,和我们听到她接受采访时的表露可以看出:“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


    佛经理念上说,人的烦恼,是因为人太执着欲望,消除烦恼,意味放弃执着我欲。


    陈晓旭物欲与寡欲的内心冲突,让人不难理解她为何会患上乳腺疾病。乳房的心理意义,还有欲望、欲火、情欲与性欲。

    那么,晓旭执着欲望,意味她执着乳房;晓旭患上乳癌,意味她不愿放弃我执,被她溺爱的乳房终于愤怒了。


    5、超道德的禁锢


   “我的人生目标:在我寿终正寝之前,能够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觉悟,并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全都赎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晓旭,你才42岁呀,谈何寿终正寝?晓旭,你以前犯下了什么错误,让你那么虔诚地赎罪?)


    陈晓旭对佛的虔诚能感动上帝。她每天早上以诵读《无量寿经》作为一天的开始,入睡前诵读《地藏经》。她说“以此来检讨和忏悔自己当天的过错,替一切正在造罪业和受苦的众生忏悔,祈愿他们能和自己一样断恶修善。”


   (若没有与恶结缘,哪需要断恶呢?)

    陈晓旭在对自己的人生总结中说道:“我的前半生,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不是很多。我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判断、否定、反思和重新开始”“对我重要的是,智慧是不是增长了,灵魂是不是长高了,道德是不是提升了。”


    我们看到了一个“超道德自我”的陈晓旭!


    虽然我们并不知晓旭从前究竟犯了什么错,但从她对佛的虔诚和每天的忏悔,可以感知她内心的苦。具有超道德自我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有错误的行为,思想上的邪念就足以让他背负罪感,为能让自己释然,他必须洗清思想上的邪念,才可得以灵魂的拯救。


    相信晓旭的智慧长得很高,灵魂也会长得很高,道德不仅是提升了,而且是超级提升。但晓旭的心灵是否自由,却不敢恭维。


    陈晓旭在“对自己的判断、否定、反思和重新开始”的循环中,执我欲,将会继续。只是清净暂不能,累苦了柔软的身体器官——乳房。乳房的疼痛,本是这样的警示:我不能承受超我之重!我是美丽天使,我需要被爱被呵护!


    在陈晓旭超道德自我的内心深处,有一颗被禁锢的灵魂,在苦苦而顽强地追寻生命的意义。


   却不知,晓旭在临终前是否“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觉悟”到了没有。

 

 


    6、拒绝西医治疗


    陈晓旭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后,一直拒绝西医治疗。她那么热爱灵魂热爱乳房,对她来说,身体的残缺意味着心灵的残缺。她拒绝手术治疗,完全在情理之中。


    只是有点矛盾的是,晓旭的人生誓言是“要做更多的有关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业”,立志要弘扬佛法,做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可是有病不接受根治治疗,又怎样兑现鸿图志愿呢?


    往往多个心愿总是不能兼得。人,总是在追求完美中碰到缺陷。


    陈晓旭因为爱恋乳房,才拒抗乳房受损。可是晓旭的乳腺癌变,又怎不是她对自己爱乳房的背叛?乳房存在癌细胞本身,就意味乳房有严重缺陷,重大的不完美,又怎不是她追求女性完美的一种颠覆?


     难怪陈晓旭在她的一首《无题》诗中写道:


   
  我梦见我去了


    乘着一缕灰色的云


    飞过那片阴暗低吼着的海


    在那荒凉的


    悄无声息的彼岸停下


    这里是忘川


    写到这里,我感慨到——


    乳癌是陈晓旭个性心理冲突的命运;

    乳癌是陈晓旭执着彻悟人生的宿命;

    乳癌是陈晓旭执着完美的代价;

    乳癌是陈晓旭情爱情结的演变;

    乳癌是陈晓旭对女性角色的自虐;


    乳癌是陈晓旭对男性依恋的排斥;

    乳癌是陈晓旭挚爱“红尘一梦”的玩笑;

    乳癌是陈晓旭对林黛玉投射认同的结局;

    乳癌是林黛玉的肺痨(癌症)在陈晓旭身上的重现;


    乳癌是陈晓旭悲情人生的象征;

    乳癌是陈晓旭爱恋乳房人生的梦幻。


    美丽、智慧、成功的晓旭身患乳癌,带给人们最重要的思考应该是:拯救乳房的前提,是拯救人的个性与心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07.5.27

           

 熊玲相关文章: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谁使你变态,谁又能救你

   为什么老是脸红

   可以除掉自卑吗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议

   脆弱的本质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析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我为什么总被“想意外死亡”的念头所纠缠

   任性的性欲

   有一种悲凉很无奈

 微信号:xl200601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