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心理与疾病

熊玲:联想后面的主谋

作者:熊玲 时间:2013-12-31 浏览次数:1059

 老师您好,能咨询一些事情吗?
     我性格比较内向,每次听到一些事情或者看一些案例时我总会联想到我自己,每次都会猜想如果我是故事的受害者,我会怎么办,以至于最近看到一篇父亲侵犯女儿的小说竟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会不会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侵犯了我呢?瞬时我就突然对父亲的影响厌恶起来,并且觉得自己是肮脏不纯洁了,因此我男友说我胡思乱想早晚会疯掉,可我有时经常会胡思乱想,老师,我想问问我应该要怎样解决我现在的问题,麻烦老师了谢谢!

 

    实话说,我很难回答你“该怎样解决你现在的问题”。倒是可以跟你讨论:你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不停的胡思乱想在说明什么?或许,你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才可以明白自己该怎么办。

 

    你虽说了你的问题是胡乱联想,但我觉得这是表象的问题。应该弄清楚的是,为何要胡乱联想,又为何会总是(相当于控制不住)胡乱联想?

 

    我只好先从我的感受来说,读你的“故事”令我感受到——你内心有对某种角色的敏感与恐惧。首先看到你联想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不好的事件,一个是受害者。或许,这两个 联想对象是有关联的一回事,那就是受过不好经历的人。那个不好经历是什么,制造经历以及经历其中的主角是谁?我们不得而知,甚至有无这样一回事,也不得而知。因为你是胡思乱想出来的,像是一种想象界的迷思。

 

    在心理学意义上,想象是具诱惑力的。它的诱惑在于:可使人的心-天马行空。想象,是满足人的好奇心、创造性的容器;想象,既是人产生和整理观念的空间,也是人处理各种感情和情绪的领域。

 

    所以,爱胡思乱想的人,不外是爱想象、好幻想的人。犹如爱做白日梦的人,他们身上具有多愁伤感的忧郁气质。一个人若总是爱胡思乱想或负面联想,肯定是有其内心深处的不安。至于总是胡乱联想的受害者角色,若解读其心理原因(只能说是可能性的原因),那么可能性之一:婴幼儿时经历过受伤害(如被抛弃等)的恐惧体验。因很早期的不安全经验,容易成为内心的敏感结,以后凡遇到疑似“威胁物”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生怕自己受伤。

 

    可能性之二:向受害者认同。这里的受害者是广义的,包括弱势群体。这种心理也跟过去经验有关,比如一个家庭的三角关系中,若夫妻是施虐与受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情感容易倾向受虐方,因为人的性本善(同情、救助动机)使孩子向弱者认同。成人之后的表现会是,只要遇见“弱者”就像遇见过去的父母(或自己)一样,很难过,欲拯救。

 

    当然也有另一种倾向:孩子向施虐者认同,但这不是情感的倾向,而是因人脆弱的本性(孤独、无助)使孩子向施虐者认同,以使自己避免被虐,或是令自己感觉是强者而避免虚弱感。成人后的表现会是,当遇见“威胁者”时要么认同他而臣服他,要么会(因自己感觉是强者)向对方施暴,以防御自己被伤害。

 

    往往看似强大的施虐者,其内心是最虚弱的。施虐与受虐关系中,两个角色的心底都一样,都是极其脆弱,只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可能性之三:敏感多疑的个性素质。个性的形成还是跟早期经历有关,比如早期的环境如果是不够稳定不够温馨或安全,或是充满高要求、高焦虑的教养环境,很容易形成孩子的敏感多疑、高焦虑、患得患失、内向的个性,因为从小在他内心体验到的元素就是那些。个性内向并非不好,但若是带有敏感多疑的内向,则容易压抑感受、隔离情绪,或者只好习惯以“胡思乱想”消化感受。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常会表现出那些个性特质,以及过去的关系模式。

 

    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可能性解读。

 

    无论是哪种可能性,它们都是胡思乱想的源头,是缔造“联想对象”的原型。换句话,人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往往是那个深藏内心的原型——恐惧小孩在编制,是她在缔造你的想象世界。如果说,你的幻想界真有个迫害者想侵犯、想恐吓你,那么那个侵犯你的主谋其实是你自己的某个自我,或某种脆弱的个性使然。又如果说,你若真正认识到自己问题的缘由所在,那“你的问题怎么办”之惑,是否该从理解和改善自己的性格做起呢?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有无数的自我,它们分别编制着不同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从人的外部世界的种种生活状态,可以反射出他内部世界住有什么样的预言缔造者。

 

    四川成都熊玲心理咨询   熊 玲  2013.12.31

   熊玲相关文章: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谁使你变态,谁又能救你

   为什么老是脸红

   可以除掉自卑吗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议

   脆弱的本质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析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我为什么总被“想意外死亡”的念头所纠缠

   任性的性欲

   有一种悲凉很无奈

 微信号:xl200601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