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作者: 时间:2018-12-23浏览次数:76




    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甚至你会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没错,你很爱,为了爱可以牺牲自己,从道理上讲,我们无法否认,父母一定是爱孩子的。从经验中我们发现,父母在理解爱这个字上,是无知的。一个冲突性的亲子关系,父母都无意识的爱着他们自己的理想与期望。越来越凸显的爱恨纠结的亲子关系问题,令我们应慎重反思: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在爱得很艰难的父母身上,他们很有意识的想尽办法在爱人,在他们无意识深处是逃避爱的。因为,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接受,但对孩子身上还存有的“缺点”,父母是带有色眼睛的,即无意识是有条件的爱你,“你若不改正,我不会喜欢你”,殊不知正是这些明里暗里的“条件”,孩子才保留或制造着缺点。许多父母的心病,正是极为看不惯孩子身上的“毛病”,这个极为看不惯,会不断滋生父母对孩子的恨意、讨厌之情感,而这份情绪情感,或许会压抑,或许会爆发,但都将是拒绝接纳孩子的理由,当然也成为撕裂亲子关系的利剑。




    若说父母爱孩子爱得那么辛苦,还不如说父母为捍卫自己的正确而纠孩子的“毛病”费尽了心机。从这一角度看,父母无意识在抗拒“无条件的爱”,他们在逃避这样一种爱——接受孩子现有的不足。因为他们根本还不能忍受孩子的“不见长进”。

    真正的爱,是一种尊重,尊重自己和对方的想法。若孩子叛逆父母之爱,那一定是父母错把自己的愿望当了成孩子的。冲突的亲子关系,一定意味着一方强加意志于另一方。

    严格讲,一个充满纷争的亲子关系,或暗藏火药味的家庭,是没有爱的。期待孩子能够成才,不如期待孩子有爱心。那么首先还得父母学会怎样爱。

    爱,的确是一门艺术,需要学习的。世上有许多关于爱的论述,但最公认的还属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我们不妨再次温习他对“爱”经典的阐述。弗洛姆指出:爱是一种艺术;爱不是生而知之,它需要知识和努力;爱本质上是一种意志的行动,是用自己的生活对另一个人的生活作出全面承诺的决定;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它是主动地“站进去”,而不是盲目地“沉迷上”的情感,与其说它是一种情感,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成熟的爱是在保持一个人的完满性和一个人的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因而,如果不积极地全力发展自己的人格以形成一种创造性的倾向,所有爱的意图注定要失败……类似关于爱的启人深思的真知灼见,在这本极富哲理的著作中随处可见。

    凡要问:怎么做才有爱才会爱?答:这些灼见就是如何爱的方法。

    李孟朝的文章里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一个透彻地了解了一个人或物的种种缺陷之后,仍然执著地爱着他们的时候,那才是真爱。”

    这种爱很感人,很养人。这是绝对的把人当一个人看待的爱,但生活中的我们,究竟是具备呢还是匮乏?是选择去拥有,还是选择的逃避呢?





    家,这个情感栖息的港湾,我们做父母的对儿女,或做儿女的对父母,或做夫君(妻子)的对另一半,会有这样的爱,会这样去爱人吗?

    如果没有,那么你的爱,仅仅是一厢情愿地爱着你自己的“爱好”,而谈不上你是一种真爱。如果你目前做不到那种真爱,那么,就别投射给对方你的理想与期望,更别怨恨对方“不够好”“不争气”。记住,人尤其是孩子的“不成器”,是内心有不被接受的积怨在,(父母)当你对他的欠缺给予尊重,别投以嫌弃眼光,那么孩子他,就有机会反复经验到、感受到真正的被接受和被爱,他也就有足够的时机学着去接受和爱自己、接受和爱他人。

    当然,达到这样地与人相处,唯有正视你对爱的动机,是真爱还是在逃避真爱。

    至少我们应反省:爱,是一个很艰深的字,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真爱,是一个考验人类的永恒的主题,这需要我们花一辈子去进修的课程。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  熊 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