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心理与疾病

熊玲:习惯的心理动力学

作者:熊玲 时间:2014-06-06 浏览次数:1031

——论症状性习惯(1)

 

 

 

 

 关于习惯是什么,各行业的人有各自固执的看法。

 

 若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人的习惯则是命运的起源。可是,习惯又源起什么呢?若说习惯的力量大无比,形成习惯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习惯作为中性词,它应该是人感觉存在的最基本方式。倘若是常态的好习惯,比如作息规律,讲卫生,读书,晨练……那么习惯是人精神茁壮的教练或化妆师;倘若是常态的坏习惯,比如熬夜,不吃早饭,邋遢,撒谎……那么习惯是人精神内耗的魔鬼或遮羞布。

 

 这里,想谈论一种“症状”习惯。我把有点怪异的行为习惯,称为症状性习惯。比如挖鼻孔,抠指甲,迟到,抱怨,拖延,尿床,吐口水,说脏话……等等。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症状性习惯。

 

 人们跟习惯的关系,仿佛是视而不见的亲密。我忽然觉得,把症状性习惯定义为“怪异”有点不对,因仔细体会:再怪的习惯,一旦习惯了,那我们也早已见惯不怪了呵。原来,习惯的本质之一,可以定为“化了”,就像空气,看不见的存在着。

 

 拉康理论讲“症状里藏着一个词”。如同弗洛伊德说,一个症状很清楚地在那里,当你把一句话,把那个词说出来,症状就好了。他们对症状的经典理解,令我解读症状性习惯有了基本的思路。在此,举例(分析)一个症状性习惯:迟到。

 

 成人JS,看上去很阳光,率真。他有个习惯:参与正式或非正式的集体活动,都会迟到几分钟到半小时。大家也习惯了他的迟到,其感受是无所谓。

 

 视他的迟到为“症状”,是因为迟到是他所具备的常态毛病。解读“迟到”本身,是不守时,或对准时的破坏。究其因,一般是有难抗拒的客观原因;究其果(有无后果及后果的大小),是视其涉及事情的大小。

 

 作为一贯性迟到,肯定排除了迟到的客观原因,所以是一种症状了。这一症状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它又想表达什么呢?JS本人的说法是:事情多,也习惯了。这个说法依旧是对“症状性习惯”的习惯性防御,因为对何以“总迟到”没有实质性回应。

 

 迟到作为一个人的常态,只能说“不守时,对准时的破坏”是当事者强烈而重复的需要。而守时,作为社会规则之一,是人际伦理的需求(尽管是习俗而非法律的);不守时,是对规则的不遵重、对守时的人的不尊重。

 

 人们对社会伦理规则是否遵守它,可体现个体的社会化(道德)水准。若个体一贯地不守时,只说明他不愿遵守这一“社会规则”,或者,他有意抵触或对抗“社会规则”。说好听点,那是人用叛逆公众守则,来显示自己的另类,或特立独行的个性;说得难听,那是一个人以破坏规则的行为,诱引别人对他特别的关注。但究竟想引起什么样的关注,为什么要以逆反引起关注?这些,当事者往往是无意识的。 

 

 深层分析,受关注是人的基本欲望,或基本情结。所以,有人通过努力和正向目标,比如成为某种明星、实现某种成就,而获得关注;有人是通过逆向目标和行为(如成为破坏者,反面角色)引起关注。两者都能达到“自恋情结”的充分满足,只是动机和手段的善恶有别。

 

 再精神分析一点,症状性迟到,象征了一种挑衅。在形式或意识上,挑衅了守时规则,本质上或潜意识是对他人(尤其象征父母的权威)要求的挑衅。挑衅,也意味着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不过,当事者究竟敌意的是什么(情感受伤,能力不及,优势匮乏…?)也是无意识的。

 

 经典的、后现代的精神分析认为:症状是一个人退行的产物。

 

 如果退行的“症状性迟到”里有个词,那么,那个词便是幼儿化的“拖沓”,或叫“被动攻击”,若衍生一句话,那便是“隐藏或保护脆弱的一种防御”。

 

 一个习惯,既然是症状性的,它背后的动力一定是令习惯者所欣慰,所依赖的。冥顽不化的症状,已是一种厚重的防御。很想说,症状性习惯(无论什么习惯),都是回避羞于启齿且早已被压抑到无意识的——情结的借口。换句话,症状性习惯,是人们满足无意识情结顽固而迂回的路线。

   

 由此也想说,透过症状性迟到,能够认识JS这个人。即,组成他(部分)潜意识心理的词语,便是“症状性迟到”所象征的词义。

 

 但JS能通过他的行为认识自己吗?不能,恐怕也不会。既然是他的一个习惯,他就没意识到是症状性存在,他也没想要认识什么。

 

 如果你长期跟症状性习惯的人打交道,对他的症状,起初有不适或不满,之后便有了“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大家对JS迟到的“无所谓”又在表达什么呢?

 

 “无所谓”的隐喻是不存在、没感觉。应该说,人们在情绪上跟JS的“症状性迟到”毫无连接,完全没被“症状”所引诱,即,没有接招(认同)症状者的无意识投射。那么,当事者以“症状”获益的无意识动机就会落空。久之,这个症状性迟到,对当事者而言,只能作为一种无趣无意义的症状存在了。

 

 深究一下,无意义的症状又是什么动力令它存在呢?或许,不是所有的症状都有它获益的无意识动力,但以“存在的,即合理的”理论讲,无意义的存在也是一种意义。那毫无意义的“惯性迟到”是啥意义呢?我想,用“符号”来解释较为贴切,这个符号就如人的名字——张三,李四,王二小,它既没有多大意义,但又重要到没它绝对不行。因为人没有名字,我们就不会知道他是何人。所以,无意义的症状,也没法丢。你若丢弃它,会有恐觉得你不是你自己了。

 

 原来,生活中许多无趣的存在,以及无意义的习惯,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待续)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  熊 玲   2014.6.6

 

 

 

熊玲相关文章:

心理医生谈日常生活中负性情绪的处理

自由选择的痛苦与神经症人格冲突

她为什么一见陌生男性就脸红

人际嫉妒与早期亲子依恋缺损

感悟四季与心理障

怎么思维怎么活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