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培训_成都心理医生_成都那家心理咨询所好_成都婚姻咨询_成都青少年咨询-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的发展阶段:爱是增加力量(二)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12: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增加力量,不是赋予权力

我们在先前的著作中把这段标题订为「爱是赋予权力」(Love isempowering),后来发现许多人分不清权力(power)和力量(strength)的区别,所以我们现在把「权力」用在「支配、顺从和控制的情境」,人会彼此施展权力。另一方面,力量来自内在,可以维护真诚、主动的自我,包括自我觉察和自我负责的选择与行为,而不是「加诸」任何其他人身上的力量。(6)由于发现「赋予权力」(empowerment)这个用语会造成混淆,所以改用「增加力量」(enstrengthening),以表达更清楚的意义。

当人越来越被赋予权力(累积权力),就会更抓着对象不放。增加力量(内在力量的成长)则来自具体的自我感,有自己的观点、看法、价值观、思想和感受。表达力量时,不需要反对或脱离任何人、事、物。

靠自己

小孩成长时会逐渐发展自给自足所需的技巧,先是抓和握的能力,然后是爬、走和说话,这些技巧能为小孩提供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所谓「个人的能力」)。这些技巧发展得越好,小孩就越不需要依赖别人而活,自信逐渐增加时,焦虑和恐惧就会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小孩会急于核对父母的反应,因为父母是小孩生存的依据。

小孩在试验中不断核对父母的反应,看看新发现的独立能力会得到赞成或反对。如果父母有被人需要的需要,小孩就会得到讯息,认为向外探索是不好的,小孩的情感因而会一直绑在父母身上,因为内疚而回避探索和学习的自然渴望。在这种过度保护的环境中,父母透过小孩来逃避自己的不安全感,在他们有限的逻辑里,觉得自己对小孩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认为小孩无法自己成长和发展。

小孩年幼时,父母常以过度保护表现上述情形。小孩较大时,父母常常「为了他们好」而订立规则和告诫,以父母的世界观绑住小孩,而不是鼓励小孩发展自己的观点。小孩把学校功课带回家时,也常常有这种过度控制的情形,建议小孩应该如何画图、写作,妨碍小孩发展自己的创作力。如果父母能说:「你想要做什么?」而不是「你应该这样做」,小孩就能发展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够好」的父母(7)会鼓励小孩一步步走向自主和独立。

不愿放手的父母

有些父母本身就相信爱是照顾别人,当他们拥有或控制小孩时,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表现爱,提供支持、保护和控制;由于这种态度会造成依赖,所以会限制父母和小孩的发展。这种父母在潜意识层面害怕失去孩子的依赖,小孩了解父母的害怕时,可能会以好几种方式反应,比如相信独立是危险的,而不愿取得自给自足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小孩想独立却得不到支持时,会产生怨恨、愤怒和反抗。

在成人关系中,彼此的吸引常常出于支持和被支持的渴望,当其中一方想成长为独立的人时,就会威胁依赖关系中的安全感,于是另一方觉得焦虑、受伤、生气和指责,可能试图用某种方式重新控制对方,而不是以爱支持对方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当人坚持以控制取代支持时,彼此就会疏离,觉得被对方忽略。这种关系的动力常常始于核心家庭中过度保护小孩的父母。

角色

角色是基于期望有所表现而产生的,所以会要求双方严守规则和习俗,而不是重视双方的独立和自主。内心匮乏的人为了安全感常常希望伴侣履行角色的要求,而不是探索自己的兴趣,例如,丈夫可能期望妻子留在家中做家事,却不考虑妻子较喜欢外出工作;妻子可能期望丈夫外出工作,却不顾丈夫较喜欢做家事。成熟的爱会乐于见到挚爱的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充满自己的力量、较不需要依赖别人的同意。

自主

当爱是增加力量时,双方都被视为独立的人;在共有的孤独中,可以彼此拥抱而不互相依赖。于是两个人都能在个体化的过程中茁壮。

爱是两个孤独的人互相保护、接触和回应——里尔克。(8)

爱是启发

从混沌到秩序

对婴儿来说,内在和外在经验世界似乎毫无意义又容易引发焦虑。小孩透过个人能力和技巧的发展,逐渐获得特殊的世界观,包括个人的好恶与抱负。爱使小孩得到激励,促使他不断学习,逐渐脱离无知。启发之爱能帮助小孩在混沌中得到秩序。随着小孩逐渐成长和学习,就有更广泛的启发,这种小孩能越来越了解自我与他人。

小孩有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天性,随着生命的展现而得到启发。爱和这种启发有关:小孩学习新事物时会被爱照亮,父母能看到小孩眼睛发出的光芒。好奇是一种天生的功能,父母如果不会欣赏小孩学习的本能,有可能使小孩的好奇心发育不良或丧失。

在生活中学习

透过探索世界和自己,能使好奇心不断发展、愈益增强。生活会提供永无止境的学习可能性,学习和掌握天生的潜力,能使人得到强烈的满足感。当人越来越成为自己时,就会累积内在力量。学习不是累积许多事实,而是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以动态的方式整合和响应,以整个自我和环境应对。透过学习,可以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自己。

如果能享受学习,日后就能拥有充满启发的关系,不论是和配偶、小孩、伙伴、朋友的关系,都能如此。这种人会以伴侣的学习、成长、满足为乐,本身也会一直扩展视野,学习看见别人眼中的世界。

教导与探索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使人自由。信息的教导常常以控制和奴役的方式进行,小孩在学校必须赞成和顺从老师的教导,这种教导的知识虽然有用,甚至可能是成功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知识,但没有启发的作用,只是便于建立和维持角色,无法帮助人探索自我。适应这种教条信息的过程会扼杀人的本质。

人到中年,常常有一种发展自我的急迫感,但这时通常已经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迈向自我觉察和创造力的冲劲会成为破坏既有关系模式的力量,但这种破坏力能为双方重新赋予生命力,如果能学习欣赏彼此的创造力和学习,就能进入以爱启发的新世界。

镜像反映

我们先前讨论过各种镜像反映的类型(见第十五章「家庭花园」)。直接的镜像反映能促进自主的成长,扭曲的镜像反映常常发生在浪漫或以权力为基础的相会。

每一个人成为个体的过程(个体化)就是越来越觉察和认识自己。爱人的人会以关爱的方式提供信息、经验、鼓励和回馈。以这种方式爱小孩的父母能体认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在父母和其他人直接的镜像反映刺激下,就有自己成长、独立的能力,好像花园的植物只要浇水、照料,就能自行成长。父母的回馈常常不是出于关爱,而是批评、否定、控制、要求顺从,结果会伤害小孩的自我价值感。

父母通常比较在乎子女是否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比较在意社会地位,以及别人对子女的看法(因为会连结到别人对这一个家庭的看法),而较不关心年轻人的幸福和学习。有些父母把子女看成延续生命的机会,当父母认为自己的一生失败时,就会对小孩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想藉子女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在这种氛围下,子女被视为满足父母雄心壮志的工具,而不是有自身兴趣、想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世界的个体。

当父母提供的是扭曲的镜像反映时,回映的形象会使小孩觉得变小(凹透镜)或变大(凸透镜);两种错误的镜像都无法让小孩有机会切合实际地看见自己,也无法和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父母过度夸赞或严厉批评时,小孩都学不到正确的自我评估。

如果给予小孩直接的镜像反映,从守护者的角色,诚实、不夸张地回馈想法和感受,小孩就能以未经扭曲的观点认识自己和世界。这种直接的镜像反映能提供滋养的氛围,让小孩有切合实际的学习和启发。

在重视学习和启发的关系中,会鼓励彼此追求更深的自我觉察,并提供关爱、诚实的回馈。可是,在大多数关系中,并不是以关爱的方式提供回馈,而是以控制为目的,所以在提出回馈和接受回馈时,会带着怨恨。

论到人与所有事物的关系,其价值就是能创造亲密……亲密创造了解……了解创造爱……爱克服寂寞。                       
——安娜伊.宁(Anais Nin)

爱是重视人

重视小孩的方法

父母因为千百种理由生下小孩:为了让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害怕寂寞、夫妻的共同计划、想在照顾中找到乐趣、解决内心的永生需求,以及许许多多的原因。抱持不同理由的父母,会以不同的方式重视小孩,每一种方式都会向小孩传达特殊的情感讯息,这些讯息大部分被称为「爱」。
小婴儿从父母眼中得知自己如何受到重视,如果小孩被父母当成财产,就会据此发展行为,容易成为讨好的人。如果小孩觉得自己被当做人来重视,就能学会以同样的方式重视自己。小孩觉得被珍爱时,就相信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在这个世界有某种价值!

占有的爱

有些父母把子女当成自己的财产,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小孩,小孩的行为必须取悦父母,并没有把小孩当成个体来尊重,也不重视小孩的愿望。他们因为顺从和成就而被视为「好」小孩。于是,小孩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父母被讨好的程度,结果这些小孩学会讨好所有具有权威形象的人,随着小孩的成长,自我价值感一直和是否讨好别人有关,而不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评估。

你如此爱我,想要把我放在口袋随身携带,我将窒息而死。
——劳伦斯(D. H. Lawrence)《儿子与情人》(10)

这种占有的「爱」通常非常重要,许多社会文化上的成就都与此有关。许多人进入关系、生养家庭、努力工作,都是想要这种拥有、照顾、改善他人的生活;这种「爱」建立了安全感的基础。被这种方式所「爱」时,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可惜这种氛围里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别人,而不是自己身上。许多小孩无法符合父母、老师的期望,因而觉得能力不足、自卑、不受欢迎、没有价值、缺乏安全感,因为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而任其支配。

角色和理想我

小孩常常被当成「物」来抚养,必须扮演角色(好儿女、成功的学生、关爱的父母),很少因为自己身为人的本质而受到肯定。小孩被期望制造出理想我,才能得到肯定,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真我)被肯定。(11)成长过程因为角色而得到赞赏的人,容易把自己物化,碰触不到自己更深的本质,因而容易自恨、缺乏使他们回归生命本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

自我价值感

成人的核心问题就是自我价值感。在关系中,许多人只有在得到别人赞赏时才觉得有价值,这种依赖环境的人寻找的同伴是高度重视他们、乐于以讨好回报的人。这种态度一直很有用,但是当彼此达不到对方的期望时,就会产生怨恨、愤怒、排斥,接下来通常是沮丧、忧郁。
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的人不会物化自己,而是把自己当做人来重视;父母、朋友以这种方式重视他们的经验,也会激励这个过程。这种人被别人拒绝时,不会崩溃无助,也不会以防卫、暴力、报复来响应,他们能在紧要关头看清重要的主题:如实看见自己是什么人。他们容易感到脆弱,但不会逃避痛苦的感受,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也不会责备他人。

重视人

这个阶段的爱是重视角色与成就之外的人本身,关系中的双方都被视为自主、独立、完整的人。由于被当做人来重视,不是当成物,所以两人之间没有拥有权的问题,而是在独立中共同成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2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