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培训_成都心理医生_成都那家心理咨询所好_成都婚姻咨询_成都青少年咨询-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哲学域境中的灵魂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9:48: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经常接触海德格尔与克尔凯戈尔思想的人,对于这篇文章的标题所列举的这些形而上学的基本词汇,可以不再以形而上学传统所赋予它们的意义方式来阅读它们。存在是精神,这能够同古希腊人以及黑格尔一致起来;而上帝是精神,则是《新约圣经》所告诉我们的。因此,对于这些古老的思想,西方传统在其自身之内凝结成一种精神的形态。然而,自从现代科学通过其方法上的苦心经营和它所设立的批判尺度确立了一种新的知识概念以来,这些古代思想受到了挑战和怀疑。哲学思想既不能对生存置之不理,却又不能在事实上同生存统一起来。哲学不再是我们的知识的整体和一种正在认知的整体。这样一来,许多人在听到了实证主义的鸣叫之后,便表现出对一般形而上学不屑于相信的态度,他们愿同尼采为伍,把黑格尔和另外一些人如施莱尔马赫看作是尼采所称的欧洲虚无主义的纯粹拖延者。当然,形而上学本身大概也还附带着这样的张力,即,表现为对自己的问题似乎什么都已解决了似的,以致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虽不被人期待但对于现代思想继续有效的调整措施而存在。

哲学家在时人的理解中,是一个相当模糊而暧昧的名号。对于公众而言,哲学家或许是那些身居学院,传授不同哲学观念的教授们;对于哲学稍有感觉的朋友,会觉得哲学史家与哲学家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前者只不过在学院里给学生讲解历史上不同哲学家的观念而已,而真正的哲学家则应是对人类的一些基本处境的议题持续不断思考的人。


按照后一种理解,哲学家的数量将会变得非常稀少,因为今天学院里的哲学教授们,对于什么是人类的基本处境,已经缺乏了敏感和投身于此的心志。但是如果我们仍然还认为苏格拉底(或者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的话,那么今天仍然以柏拉图作为今日典范的哲学家,恐怕已经相当难寻。毕竟现代主流哲学观念如此的深入人心,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维特根斯坦、德里达才是现代哲学家的的典范,柏拉图如此看来,似乎只是一个遥远的哲学传说而已。


罗德之(James M. Rhodes),这位美国马凯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政治系的退休教授,或许并不认为现代哲学的方向是正确的,他反而认为,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玛斯和罗尔斯,而是斯特劳斯(Leo Strauss)和沃格林(Eric Voegelin)。为什么他有这样一个判断?在他的哲学脉络里,他以柏拉图的沉默(Silence)作为区分哲学家的关键词,那什么是柏拉图的Silence?


柏拉图的沉默乃是指,他笔下的苏格拉底不仅宣称自己无知,而且他还认为,对于人类的灵魂经验,有一些是无法言说的,人们只能用各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表现这样一种灵魂的经验,就如同苏格拉底所谈论的EROS(爱欲)一样。


在这样一个脉络里,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甚至到当代的剑桥学派,对于柏拉图的这种沉默(Silence)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另一条充分意识到柏拉图的“沉默”的线索则又分为两条源流,隐微写作和显白写作。从普鲁塔克、圣奥古斯丁到莱辛和尼采,直至当代的斯特劳斯,都将柏拉图的写作理解成一个隐秘写作的文本,认为柏拉图在试图遮掩他们所理解的真理,但是施莱尔马赫、克尔凯戈尔以及当代的沃格林,却认为柏拉图是一个明白无误的显白作家。


罗德之教授(James M. Rhodes)在北大讲授柏拉图哲学时,曾诙谐的将自己比拟成沃格林这一条脉络中的一员,他说自己可能在里面是个小人物,但是他却认为这样一个传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事实上,从直接师承上,他当年在圣母大学的导师是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著名保守主义知识分子Gerhart Niemeyer,而正是Niemeyer,将他从化学工程师的道路上拉入了“爱智”的哲学生涯中来。而Voegelin,虽然不是Rhodes教授的正式导师,但是他在斯坦福大学收集博士论文材料时,与Voegelin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问学生涯,得以了解Voegelin哲学中的核心观念。而关于另外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斯特劳斯,Rhodes教授也因在芝加哥大学选修课程而得以旁听斯特劳斯的课,不过那是一段糟糕的经验,因为斯特劳斯的课堂上只允许他的学生发言,旁听者只能闭嘴。


但是尽管如此,在Rhodes的《爱欲、智慧与沉默---论柏拉图的爱欲对话》一书的序言中,他对斯特劳斯及其弟子表示敬意,尽管他并不同意斯特劳斯有关隐微写作的观点,但是他仍然认为,斯特劳斯学派值得重视。


在现代主流哲学中,大部分哲学家已经不再讨论灵魂的经验,而认为涉及到灵魂,要么就把它们放置到宗教中去,或者认为那不是哲学应该处理的问题,典型者如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哲学本身可以解决哲学本身的问题,于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成为哲学的主要任务。而后现代哲学家,如罗蒂,认为真理根本就是一个迷思,只有有限知识的不断增进,根本没有所谓真理这个东西。对于这些西方哲学中的主流理解,Rhodes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承认,人是一个有限的造物,人类也可能注定无法认识到那整体化的真理,但是人的灵魂经验却可以让人有可能看到真理的某些片段,让人可以超越一个欲望的自然人,进入到一个超验的层面中去,而哲学家的任务则是体验并且用不同的象征符号去表征这样一种灵魂的体验,就如同沃格林在其巨著《秩序与历史》中所做的那样。


这样一种看法,相信一定会激起很多反对的声音,我也无意为这种哲学理解作太多的辩护,但是只是想指出,不管这条哲学的路径是否正确,现代哲学中将人与存在疏离的路向带来的问题已经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不管是现代的语言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在沃格林看来,都是现代性所带来的人与存在的分离造成的心灵的失序,人们对灵魂的经验越来越陌生,而将人类依赖在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上,从而忘却了,人的灵魂本来可以和世界可以获得一个和谐的状态,就如同BACH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和谐一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2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