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透过“名言”看未明

作者: 时间:2023-05-30浏览次数:13


(名言警句的光与影)



你能看见自己的眼睛吗?通常,我们作为主体的人是被大他者(世界及其社会存在的神秘之力)所定义的。语言世界里的名言警句,是影响人从小到大,如何理解他人和自己,如何定义自己的一股力量。此力量,堪为看见自己的眼睛。


相信我们的小时候,特别是青春期,都有过被名言警句启蒙、惊喜、触动、振奋等体验。这类体验,正是构成人的内心丰富,拥有一双“慧眼”的资源和资本。由此可联想到,过去,若我们在一个粗言、恶语、训斥的教养环境,便可理解为何在成人中,有那么多动辄暴怒、满身戾气、鼠目寸光的人?俗话说“不是老人变好/坏了,而是好/坏人变老了”。俗语,也是深谙道理的名言警句。


更为普遍的却是,很多人活在“名言警句”的幻想里,从来只视名言警句的“光”,无视名言警句后面的“影”。



有必要解释下,何为名言警句的光与影?光,意指给人带来的愉悦、启迪等心理效应。影,意指名言警句背后的存在,有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涵。下面借作家三毛的名言,来谈谈“名言警句”的未明之处,即那些影的存在。


三毛的文字中被很多人引用的一段名言: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乍看,这段名言道理平平。细看,却很有深意。再细品,却可深究出很多未明的深意、省醒。如:


其一,这句名言中的“我”是谁?可以是代表大他者的角,如老师、父母、作者等,在对代表客体的“你”谆谆教导、传授思想。也可是主体自己,比如三毛自己,或每一个读者,在与自己对话。我倾向后者,那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警示,一种自己与自己的相处关系。


其二,名言中“我”的要求有两个关键词: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它们分别有何意味?单看字义当然很清楚。深谙之处在于:1)等待,意味着停顿、耐受、觉知、韧性等等。2)时机成熟的情绪,意味着主体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有信任自己与人事关系的掌控感。这些属于心智能力的东西,你有吗?


其三,“我”的要求里还有关键词:静心学习,保有,努力和坚持。它们的意味是啥?同理,它们的背后依然是相关的心智能力。同时,有一关键性叩问:“我”要求你的静心学习,是否是成就以上关键词所指的前提,或必要条件?我的认为,不仅是,而且也是成就自我其他需求的基本能力。


现实里不知为何,我们总是爱仰望名言警句的“光”而不观未明处的“影”?也总爱对世间万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解?



对于缺乏反思的人来说,名言警句的“光”仅是一道彩光、强光,它迷惑、控制到你无法顾及其他,它悄无声息杀死你的思想。但这绝不是光的罪。想起电影《黑泽明之梦》里有个百岁老人说了句特别经典的话: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细品,这句话里藏着我们平常总视而不看、听而不闻的许多人生洞见,如:清醒者不贪荣、不恋誉,知要啥、懂放啥。


其实名言警句的“影”谁都很明白,只是有些人不愿直面罢了,久之,也就看不见了。谁也都明白,但凡不愿直面的,自然是令人烧脑伤心的,不堪一击的痛肋。毕竟,成就“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是要付代价的。所以有些人,虽不情愿但只好把自己堕入迷恋幻想的“光”里。


埃尔温.薛定谔(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的发明人)有句名言: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一些别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而是针对所有人都看见的东西做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我被这句名言触动,于是久久的停顿、思考、思考。思考这句名言的深谙之处。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如需专业心理咨询,可拨打:13348971989  13980015187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