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自我认识的哲学观照(3):哲学与心理咨询

作者:熊玲 时间:2022-07-28浏览次数:10




若问哲学和心理咨询有何种关系?哲学能给心理咨询从业者什么样的关照?都是很难回答清楚的问题,但既然提出了,就尝试谈谈。先谈下概念问题,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心理咨询?


01


众所周知的概念。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是一门对世界本体作总体解释的学问;而心理咨询是一门助人心理健康的职业。


西方哲学先驱苏格拉底,他在最有名的《申辩篇》里说: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但,我比那些自以为自己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知自己无知,是多么需要智慧和勇气啊。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他的《理想国》对西方哲学、文明和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至于二十世纪的一位大哲学家怀特海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


东方先哲们,如老子仅五千言《道德经》,道出了那不可形式化的道,永恒地留下了激发后来人的思想。庄子,把道德经的思想再予推演、扩展化,其“无用之大用”“无大有,不可无大无”等思想,是今天无人超越的智慧宝典。


总体上,西方哲学的特点,具思辨性,论证性,审查与批判性,所关注的是人类终极性问题。东方哲学的特点,是关系性的,重语境,重现实与实际,所关注的是人生与世界的交织状态。


无论东方、西方哲学,实质是关乎真善美的求索。东西方哲学,哲学家们,都在竭力探寻解决虚幻、无意识、孤独、死亡等边缘问题的真理,寻求意义的源头,希望找到可以不断生发意义机制的存在,都认为人生本身的意义,要通过人生的技艺而达到,且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技艺,如孔子讲究六艺,技为能力,道家讲无形,无为而无不为;西方讲究数学、理性,印度讲瑜伽、修行...来寻求意义机制,从而实现人生意义。


02


哲学与心理咨询的特殊相关。哲学和心理咨询的聚焦最为亲近,因为哲学关注的核心是围绕人类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哪里?心理咨询作为助人的行业,关注的核心亦是人的三大问题,即帮助个体更清晰地认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


所以,哲学和心理咨询干的是同一回事。


从哲学范畴讲,人类的苦难源自无知,当人类进化到“能跨过反省的门槛”,拥有战胜痛苦,发展各方生产力,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之后,依然有源源不断的苦难,甚至包括贫穷、战争、瘟疫等人类最原始的苦难,其根源仍然是人类对自身的无知。所以哲学是涉及对宇宙,对人类存在的真相、意义、目的、生死等终极性问题的探究为使命的。



从心理咨询范畴看,个体的痛苦源自对自我的无知。当某个体走向心理咨询,他或许知道为何而接受咨询,比如失恋了、失眠了、抑郁了等等,但他未必知道真正的原因,或说,他知道的仅是表面原因,而不知道致他痛苦,也走不出痛苦的底层原因。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弄清楚他过去、现在的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如何实现?这其实都是很哲学的问题。


所以心理咨询和哲学,对一个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而言,就像人的左膀右臂。只是两者在解读人性、深入人心的角度不一。


哲学站在理性的,思想深度与高度的立场,重在意识层面去看人世。相信对哲学的爱好者们同意这一看法:无论你读西方如康德、尼采等思想,还是读东方如老庄或佛学思想,都会有一种豁然通透的力量感。诚然,哲学就是为人们传播思想、提供精神食粮的住所。


心理咨询是面对面的,临床性的工作,咨询师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重在无意识层面去看人。或者说,心理咨询是通过一次次“对话”而使人深入地看见自己,明白自己,提升自己。





03


从哲学是心理学的母亲这一关系看,过去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宗教、哲学不仅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先锋,也是解决人心理困境的医生。理论上,例如庄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多么言简意赅的,既道出了心理病的机制,也道出了现代精神分析、深度心理治疗原理。过去人们安抚心灵的不安,阅读或听从先哲们的教诲即可;现代心理咨询作为前沿的“人性交流”工作,本身就是一桩生活哲学,更是对咨询师要求甚高的工作。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了解到自己是谁,需通过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反应而获得。一个人独自在那,没有别人的反应,他是没有办法获得我是谁的影响,也没办法获得确定感。因为心理病之所以产生,是从小长大的过程中,有种种原因,使得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反应、尤其是恰当的反应等,被错失了或者没机会,所以在很多形成“我是谁”的位置上,有了大大小小的缺口。这意味着,一个人因为那些缺口而不能清楚他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办?但作为一个人他已经在那里了,只是说他在那里而言,并没有形成一个认知,他对自己的状态有很多地方是盲点,不能对自己“我是谁”有一个印象,没这个印象,就会产生诸如迷茫、选择焦虑、适应不良等种种心理问题。而心理咨询要做的,正是弥补那些缺口。


怎样帮助一个人明白他是谁?形式上,心理咨询要通过言语,而非文字或行为,弄清楚来访者他的身份、他的感觉,让他获得关于自己存在的确定感;咨询师所说话的内容,所感受到的另外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就是咨询师要把你自己看到的另外一个人的模样、状态告诉他,让他通过你的反映,了解到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那么,心理咨询作为特殊职业,考验咨询师(心智功能)水平的地方很多,难度之一,是如何使坐在你面前的那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他/她,去了解、认识到他/她并未认识的自己?难在咨询师,如何使用你自己的感受、言语....反应给对方,以让对方能重新认识自己?


借用薛伟老师在心理课程中,对心理咨询师的生动比喻,来说明咨询师的功能。薛老师说:心理咨询师是利用自己的心理功能,去帮助那个人认识自己是什么状态,就是你得告诉别人他是谁。你所启用的语言只是形式,真正使用的是你的心理功能、心理能力,用个比喻,就是咨询师是一个摄影师,不是照相机。照相机只能拍摄到外面的样子,摄影师则要使用照相机,用照相机拍摄到那个人的各种各样的照片,让他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能够知道他自己是谁。身为摄影师,是借用外在的光影去反映你心理面所感受,所捕获到的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仅仅拍下对象,反映了对方表面给你呈现的样子。这个反映,虽是通过语言,但这个语言很复杂,不光光只是几句话,那同样几句话,咨询师反映出去的作用不一样,因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可能参杂上了自己的一些态度、一些情感,是这些东西才使得你不仅仅是个照相机,而且是个摄影师。


那么,你若不具备使用你的心理功能,只单纯的重复反应别人的东西,那你就只是个照相机,你能听到别人说的声音,却不能做适应的反应,不能把别人的声音变成有意义的东西。咨询师作为一个摄影师,必须有个前提,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是谁,清楚自己的模样和状态。


某种角度上说,对从业心理咨询者的难度与要求,比从业哲学的要求更高。因为咨询师面对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人,一个哲学意义上不知“我是谁”的人。






04


由此看出,哲学和心理咨询对人这个主体的理解,一个是宏观俯视、由表入里,一个是体察入微、由里及表。心理咨询师的功能水平,也多在咨询以外,就是薛伟老师的观点,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摄影师而非照相机。但想成为摄影师的咨询师,仅有咨询理论和技术远远不够,还须要职业外的功能。


或许很多职业能够走深走远,功力都在本行业外。心理咨询师应具的职业外功能,也自然很多,我个人觉得哲学、艺术鉴赏是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重在咨询师的哲学态度。若说摄影师是要通过自己的技术和敏锐的感受功能,对对象的印象加以提炼,然后去反映对象的全貌,那么咨询师的哲学态度或哲学修养,就是咨询师重要的感知,和思维功能。前面已提到,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智慧意味着,作为主体的社会人,具备的聪明才智,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等素养。


尼采说,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换个角度讲,哲学本是一种生活态度,即:个体面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实情,和更糟的孤独、无意义、罪疚感等痛苦时,你是选择直面,还是逃避?这些就是人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也叫生活态度。


心理咨询师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拥有哲学的思辨、批判性等思维,非常有助于我们提升心理功能,有助于多一双“广角镜”的眼睛,对事物的真相、人物的全貌,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慧眼,当我们面对另一个人时,才不至于照相机式的对话,而是摄影师的反映。


从这一视角看,要成为一个摄影师的咨询师,应提升自己的哲学修养。哲学和心理咨询,对人这一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犹如大自然的太阳和月亮,给予着主体精神生命的光和爱。


结语:无论我们通过何种方式,想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都最好得让自己去多多接触,去经历那些伟大的人文经典的洗礼,才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因为每个人的自己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去成就的,需要不断超越眼前的生活与镜像里的自己,直至触碰人性的边缘与生活的别处”,而宗教、哲学、精神分析、文学艺术.....既是触碰边缘与别处的途径,也是守护边缘与别处的方式。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