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心理治疗动态

黄帝内经PK心理学理论 (第三讲)

作者:靳秋平 时间:2009-12-08浏览次数:4469

    主讲老师简介:真人 ,靳秋平,心理治疗专业联盟专家组成员,亲子教育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EAP专家,家长心理学创立者。靳秋平先生1983毕业重庆大学,96年系统学习心理学,先后学习过萨提亚家庭治疗,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家庭治疗、意象对话技术、格式塔治疗、NLP等实用理论技术。现在成都蓝天心理咨询中心服务于来访者。近二十年的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心理咨询模式,在亲子教育,传统文化方面和较深的造诣,并创立家长心理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黄帝内经第三讲黄帝内经PK心理学理论。黄帝内经博大精深,而心理学理论可谓浩如烟海。把他们放到一起来讨论是一件趣的事,所以今天晚上的内容个人色彩很深浓。为了不误导大家,在讲之前要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以我的眼光看到的心理学理论和黄帝内经是很有局限性的,可以说仅仅是沧海一粟。
    2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黄帝内经是一种偿试,我能讲出的心理学理论的认识和仅限于我学习到的小小部分,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被我的粗浅知识催眠,有兴趣的话最好更多的去看原始文件。
    3、我还在的学习探索之中,实在实说,黄帝内经我到目前为止,也是初略学习了三分之一左右。今天讲的观点只是我到今天为止的认识,明天或者后天,我学习到了新的东西,认识到了新的观点,可能就会修正我今天晚上的观点,所以希望大家报着姑且中听之的态度。
    今天我们将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 综述黄帝内经的理论中与心理学相关较紧密的部份内容。二中医情志疗法的精彩案例,三 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综述。

    一 黄帝内经的理论综述
    大家知道,《黄帝内经》以周易为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不仅将周易为主的哲学思想作为建构医学体系的指导,同时还把这些哲学的概念范畴直接运用于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相推,消长并存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可以说历代中医大家,没有那一位不是得利于深入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
    在黄帝内经中看人健康与否首先要看其是不是形和神的融合。传统西医以形体为本位的医学,难于包容人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精神层面,而辨证施治,察看人的气象,自然地可把人的精神世界纳入其中。所以,中医学有利于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高明的中医者着重于从治病到治气再到治人。这点与让我们想到心理治疗中人本学派以及后现代的治疗着重对人而不是对问题,对症状,对病症的关注,把人和问题区别开来,在叙事治疗中有一个技术叫做外化。就是把人与问题分开,解构问题。相信这个人有能力对面对找上他的问题,能够去处理找上他的问题。而与黄帝内经主张治人不治病的思想异曲同工。一个人如果和谐了,他所面对的问题和病症就会自然的消解了。
    黄帝内经中的基本模式是:五志—五脏—五行(内经只有五志),五志和五脏以及五行是一一对应的。但要注意虽然情志分归五脏所属,但实质终归属神,由心所主。又将将影响情志变动的因素分为两类:
    外因:自然因素、环境因素
    内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自然因素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肝气过旺,肝属木,木克土,脾属土,所以拉肚子和不思饮食。且与肝对应的怒就会产生。环境因素如《素问·疏五过论》云:“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等这些都是社会地位的变化引起情绪低落,引起疾病的情况。
    生理因素包括五脏气血的盛衰变化、个人体质特征。前者如《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后者如《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等。我们平时看到的柔者,林黛玉类的是不是我消瘦弱啊,俗话说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内经认为:心理因素包括了认知因素、意志因素和人格因素。
    认知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志因素:《灵枢·论勇》: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怯者……见难与痛,目转面黔,恐不能言,失气惊悸,颜色变化,乍死乍生…… 
    人格因素:木形之人好用心思,多忧劳;火形之人性急躁,易发怒等
    我们再来看看内经中讲的情志致病特点
    直接伤脏:情志致病多病从内生,直接影响脏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如《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有所惊恐,喘出于肺……疾走恐惧,汗出于肝”皆可伤心,注意,伤心就是伤神:如《灵枢·口问》:“心者,五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腑皆摇”。诱发他邪或与他邪合而为病:当心神伤后则会如诱发疾病。《灵枢·贼风》:“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传变不以常次: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那《内经》所提示的情志致病机理是什么呢?所以中国传统修养就强调,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情志致病机理有主要有二个:
一个是干扰气机第二个是耗伤气血津液,影响其他心理过程
    干扰气机:如《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耗伤气血津液:如《素问·疏五过论篇》:“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影响其他心理过程:如《灵枢·本神》:“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抑郁症就是这种状态。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二 中医情志疗法的精彩案例
    讲案例之前有必要对情志疗法做一个综述;
    情志疗法指心理疗法,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这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中医治疗的理论支柱。就是先治其心,后治其身,包括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转移法、暗示疗法、宁心静志法。
    而且还注意到了男女有别。男为阳,多禀阳刚之气,体格多高大健壮有力,多好动,粗犷,心胸多宽广、豁达;妇女为阴,常见阴柔之质体形小巧苗条而柔和,常喜静,稳健,细腻,多愁善感。男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血为本,男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
    情志内伤是指过大过量的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限度;超过人体的耐受能力或长期不断而个体又缺乏移情易性的能力时,才导致身心损伤而致病。
    妇女的生理特点有月经、妊娠、生产、哺乳,这些都要耗血。因此妇女一生处于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在当今社会中妇女又因学习、工作、家务等紧张竞争、繁忙操劳,易引起妇女较复杂的心理变化,加之女性性格较内向,形体较柔弱,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情志疗法在女性一生之中尤为重要。黄帝内经中也有一整套与现代心理学想对应的心理发展理论。情志发展理论。
    古人根据天癸的“至”与“竭”把女性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幼年期;②青春期;③成熟期;④更年期;⑤老年期。
    幼年期  指从出生至12岁这个阶段。这个时期男女相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情志致病很少见。加强喂养,好好照看。
    单纯而简单的爱,没有条件的爱,亲子关系和谐,自然。是早期孩子关系环境的主要特点,所以那时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疾病。
    青春期  12~18岁这个阶段。以性成熟过程为特征的青春期,是人体机能与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进行着整体性调整,是人生中第一个转折时期。由于月经初次来潮,第二性征出现,生理上变化,敏感性增强,可能出现两种心理改变。其一为含羞心理,对女性生殖知识缺乏,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有事不能告诉别人,忧思抑郁,气血不畅,冲任不利,轻则月经失调,甚至闭而不行;其二是生殖器逐渐成熟,常产生成人观,总想脱离父母,独立走向社会,但因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及自我控制力、调节力承受力都较差,经不起失败和挫折,陷入矛盾与痛苦之中,或有一种逆反心理。因此,需要正确的劝说开导,将此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调护知识告诉她们,让其身心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否则易误入歧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成熟期  指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是妇女中壮年时期,妇女各种生理功能都在这一时期呈现并完成,身体内部处于血少气多状态,加上工作及家务等负担较重。因此这一时期,心肝郁火症候比较明显,因此对这时期的妇女常采用宁心静志法,如多练练气功、中功、打打太极拳、听听音乐等。移情转移法转移注意力,劝说开导。并且要合理安排工作,加强锻炼体质,保持身心愉快以完成各项繁重任务。特别是妊娠期的妇女,注意胎教,孕妇的精神状态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影响。要求孕妇“不较是非,则气不伤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不嫉妒,则血自充矣;情不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
    大家感受到了黄帝内经中古老而又十分先进的胎教思想了吗?仅从这点,我们就可以推论出中国中医的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起越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走在了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的前面。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声音、光线、气味、色彩等对孕妇的思想活动,情绪变化都有影响,且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孕妇要调节情志,心情舒畅,言行端正,以感化教育胎儿,使其智能健康发展。
    更年期  1994年WHO推荐更名为围绝经期,指45~55岁这一时期,指从成熟期转入老年期。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渐进性衰退的过渡阶段,是一生中第二个转折时期。由于肾气虚、天癸竭;阴精不足,心肝失养,气火偏旺,所以极易出现程度不同的烦躁、失眠、激动、健忘、忧郁等。针对这些症状可以采用打砸哭闹一泄心头之恨,治疗更年期抑郁症还可采用“以悲胜怒”、“以喜胜忧”的治疗原则,与病人交谈,诱导找出压抑的源头,因势利导,引导病人宣泄,让病人尽情释放不良情绪;或先看悲剧再看喜剧,以“喜”胜“悲”,病人互动,以良好情绪调整心身,巩固疗效。还可使用宁心静志法、转移法,让其忘掉烦恼。
    老年期  60岁以后的妇女,步入老年了功能逐渐减退了,心理上也没什么顾虑了,生活趋于平淡。只要做到“恬淡虚无”,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即可延年益寿,寿终正寝。
    现在我们分享几个情志疗法的精彩案例:

    1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问明症状后,又悄悄的观察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只是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开始非常恼怒了,痛骂不止。可是过了几天文挚不请自来毫无礼数,不见礼,不脱鞋,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轻慢齐王,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无可忍,耐不住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可悲的是文挚并没有全身而退,还是被齐王煮死了。
    2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走路颤颤微微,显得老眼昏花,语无论次。“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全无当时的婚庸之象,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3 痛苦疗法  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不得已请某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4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不药而愈。
    5 羞耻疗法  羞耻是人的本能,中医利用人的这一本能,治疗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
    医生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装要解开这位女子的腰带,扬言要为她做针灸治疗,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呆了,不自觉地急忙用双手掩护下身,急则生变,双手顺势自然下垂复原。这是中医采取“围魏救赵”计谋的情志疗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在我们对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做一个小结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作为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重要课题,在古代中医理论形成之初,就对它进行了论述。《黄帝内经》中不仅提出了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根据它的作用提出了治病必先“调畅情志”的观点[1].随后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医疗实践中对它加以应用并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医学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赋予了它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疗程简单,但设计相当精妙,疗效十分明显、迅捷。这也是它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古代流传数千年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它是在患者特定的生活条件和范围之内进行简单而又构思精巧的治疗设计。大部分治疗都是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患者,而且整个治疗也显得自然真实。这些设计思路,应该说比现代西方心理治疗方法所进行的一些脱离现实生活的治疗程序更具有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优势,值得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借鉴和吸收。
    2.中国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十分注重个体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为它把人的情志分成五种状态,并根据不同的情志特点提出了五个基本程序,而且其个体差异性的重视还表现在针对相同的症状时,我国古代医家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比如,同样是采取“怒胜思”的疗法,《吕氏春秋》中文挚治闵王时就是“不解衣履登王床,履王衣,口出陋词”[5]来激怒闵王。而《续名医类案》中治一富家妇人的思虑之疾就是“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法而去”的方法激怒患者。这说明,我国古代治疗者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深谙患者的社会地位、贵贱贫穷、个性差异等,根据差异辩证施治。
    3.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体现了中国人情感方式的基本特点。中国人的情感方式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热烈奔放,而更倾向于在礼教约束下的沉静、自律,抑或“存天理,灭人欲”的特点。因此,情志致病机理在中国存在是有其道理的,据此也便有了情志相胜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情志相胜疗法是从五行相克的基本原理出发,用一种情志抑制或调节另一种情志,其实也可以说,治疗者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制造一种氛围,使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如怒胜思疗法,喜胜忧疗法等。正是因为中国人这种独特的情感方式才使得情志相胜心理疗法能在中国历代流传,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心理疗法。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在中国古代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的确显示出了巨大的功效。但并不能说它就完美的,特别是在将其运用于和古代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继承性的现代中国人身上时,它的局限性就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儒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思想主张对古代医家的影响,使他们在对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方法的探讨中也表现出重实践,轻思辨的特点,从而妨碍它形成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而推广于今。在情志相胜心理治疗的诸多程序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治疗者治疗心理患者时的实际操作灵活多变,可见他们在具体的施治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但是就为何要这样施治,如何施治等问题却没有解释。这也许正是它虽经历了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思潮的冲突以及当今中国社会对心理治疗的认同和“发热”仍不能走出其封闭性境地的原因之所在。另外,古代医家在运用情志相胜的心理治疗方法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真是“不择手段”,“诡诈谲怪无所不至”,欺骗、痛打、侮辱等均大胆应用。这给治疗者和患者的安全性带来危险,如文挚就因“怒胜思”治齐闵王而被煮死。同时,这与我们现代临床心理学从业人员的伦理守则略有冲突的。
    作为根植于黄帝内经思想和中国周易为主为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应当为我们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重视,并使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真正适合中国人的科学心理治疗方法。 这也是我作这个讲座的初衷之一。

    三 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综述
    现代心理学发源于西方,是在西方哲学思想,以原子论,世界无限可分,主客体观影响下,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理性思维超级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是起始于十九世纪末冯特的构造主义,历经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一直到近期的认知主义,然而在行为主义盛行时被抵制的理性主义随着认知科学的进步而再度兴起,之前因技术问题而无法深入探讨的内在认知历程再度受到重视。
    现代心理学早期由冯特 (Wilhelm Wundt) 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首间心理学实验室而兴起。而德国其后则发展出由马科斯·韦特墨所创立的格式塔学派,又称为完形心理学。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二十世纪初凭其临床治疗经验中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亦对后来心理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治疗方面。
    二十世纪早期的自然科学偏向机械式宇宙观,因此当时的心理学家提出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并认为不应探讨意识这种无法量化且模糊不清的议题,其行为主义深受当时的学界风气支持,且借由行为主义方法得来的资料远比精神分析方法得来的资料有说服力,而精神分析因其研究方法有太多的问题,且太过于主观的判定,导致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急于与精神分析划清关系,并不断强调心理学不是研究意识的学问。行为学派的代表心理学家包括伊万·巴甫洛夫、约翰·华生、史金纳等。
    行为主义盛行其间的心理学派,除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外,还有从存在主义延申出来的存在心理学并进一步于二十世纪六零年代演变出人本主义,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卡尔·罗哲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医疗科技和实验方的进步,例如EEG和MRI等技术(脑磁图和切面影象技术)的出现,为认知心理学、脑神经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带来高速的发展。另一方面, 社会心理学承继完形心理学的基础,以及二次大战后的社会需要[3][4],亦成为了心理学研究上的一股新势力。 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库尔特·勒温、菲腊·津巴多、所罗门·阿希等。
    以上的学派都对现代心理学有深浅不一的影响,有些学派的理论内容可能已被推翻而只剩下一些名词还被延用于心理学之中,有些学派的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度受到重视,因此心理学史是由不断的尝试错误与修正所累积下来的历史。心理学发展跟在科学技术后面的特点十分明显。
    下面我们分别对现代心理学发展中产生的十大流派做一个简略介绍。
    一 内容心理学
    冯特的理论明确主张,心理研究应以意识内容(直接经验)为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意识的结构和内容,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因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研究剌激与反应这种重点的反应的内容上,
    二 意动心理学派
    布伦塔诺提了心理学应当研究状态水平意识活动的本身,这形成了意动心理学派。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体系产生得比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稍迟一些。其心理学观点一开始与冯特就是相对立的。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是冯特所认为的那种感觉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的意识内容,而应是感觉、判断等意识活动的本身。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即意动,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意动心理的本质。但是,他并不完全否认冯特所说的心理"内容"的观点,他强调,心理活动的内容只是次要的,附丽于心理活动的过程而存在。比如看一种颜色,颜色是看的内容,而心理学关键是要研究"看"是如何进行的这一具体活动的本身。
研究剌激如何反应,重点在反应的方式上
    三 构造心理学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派,
    铁钦钠则把它分析为感觉、意象和简单感情三种元素;冯特认为每种心理元素都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铁钦纳则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广延性等;冯特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也就是冯特的情感三度说,铁钦纳认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
  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派,它为新兴的心理学提供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实验资料。
    对心理学本身有一种结构的初步理解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它的基本观点即"存在就是有用",没有真理的客观尺度,唯一的标准就是成功。着重从有用的实用主义思想考虑问题,对心理学的功能和运用有了明确的要求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华生等人主张大量的,无结构的研究行为与剌激的关系,并大量在心理治疗实践中运用,发展出许多现在还在不咨询治疗实践服务的治疗技术。黑箱理论
  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六、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初具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科学思想。
    七、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从病理心理出发,从心理治疗实践出发发展起来的,研究心理活动动力的学派。这个学派影响最深最大,想想我们了解心理学的人没有不知道弗洛依德的,没有不了解精神分析的,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八、日内瓦心理学派
    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心理学派,是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杰出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创建和领导的。认识发生论学说
    日内瓦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心理学流派的融合和发展。儿童心理学。
    西方学者把皮亚杰、巴甫洛夫、弗洛伊德一起奉为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巨人。重点在认知发生,心理发展发展方面。
    九、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体现人文关怀
  十、认知心理学派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统。 时代精神: 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电脑智能的研究。
    是信息时代,电脑广泛应用后对心理学的一种对应学派。计算机智能模拟不是这种思想下的产物。
    我最喜欢的是后现代哲学思潮下的心理治疗
    艺术治疗,叙事,焦点,心理剧,家庭治疗等治疗模式。这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快速治疗特点的治疗模式。
    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价值体系的重新审视、反思、质疑乃至于批判、解构,都包含着积极意义,包含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它所反对的是任何现代主义所假定的“大前提”、“绝对的基础”、“唯一的中心”、“单一的视角”对传统的突破!
    这十大心理学派无论从其对对象、任务、范围、方法以及从其规模和波及的领域来看,对心理研究的客观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它们都曾经充当过心理研究过程中的主角,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史的发展。当代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主体,也主要是博采十大学派学说之长处,汲取它们的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而形成的。
    最后我们来回看一下,西方现代心理学走了起了一条从简单,个别到复杂系统的路。体现了从实验对象到人文关怀的过程。而我们产生于我们中国文化的黄帝内经一开始不是从试验而是从整体把握和人文关怀去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是有着巨大区别又相互补充的。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靳秋平    2009.12.8.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