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智慧人生

熊玲:轻到拿不起

作者: 时间:2018-08-22浏览次数:121


    你怎么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这一问引号里的句子,令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知题主是否取自这一名著之名,也不知题主是否读过此著,以及你提此问的目的何在?这是很抽象的哲学问题,我不是哲学家,难阐释这一思想。本着对此问的好感,谈点个人的理解。

   (一)形而上的东西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这句话,仿佛是一种轻到不能承受的什么玩意,那这“轻”自然不是物理学之量,而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重。

    什么是形而上学?大概可以这样认为,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本质的学问。它是高于物理学的,物理学研究现象及规律,而形而上学研究其存在及实质。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易经·系辞》中有一段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意思是:这“形”是能看见、听见、嗅到、触觉到的具体东西,如房子、车子、高山、河流等等,形而上的称为”道“。形而上学,是关于比“形”更高级的事物的学问。

    有关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如形而上的道,是超越生命本身的一种存在。比如欲望、尊严,灵魂,爱恨情仇之类.......这些,都是人们轻到拿不起,也放不下的东西。

    再具体点,人际中的礼尚往来、或冲突等,都可影响人的心绪、行为。如,有人可以为友情而舍生取义,有人可能为一点误解,或口角而捅刀子;有人位高时怡养自得,退休后受不了”茶凉“郁郁寡欢;战争时代,仁人志士为了自由,宁可抛弃生命和爱情,和平的今天,人们在面包和面子的冲突间,宁可活受罪也死要面子....等等。

    这些形而上的轻,于人的生命意义而言,其重无可秤,其价无可量。




   (二)丧失感,这是一种精神,或灵魂受难的感觉。主要体现在精神挫败、自我丧失感等方面。

    1)挫败感。指愿望或精神需求的挫败,一种自尊受伤的体验。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我们能承受的是肉体之痛,不能承受的精神挫败。而在精神挫败的范围,我们又勉强能承受的,是看得见的痛,比如我做了一件事情,很失败,但我清楚是我的能力还不够所致。而不能承受的,是看不清看不见的伤害,比如来自亲人的羞辱、抛弃,或朋友的背叛。

    2)罪恶感。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道德惩罚。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所组成,其中的超我又包含了伦理、道德、良心、责任、价值观等要素。对有道德需求的人而言,如果他有意或无意做错了大错特错的事情,或背叛或伤害了某人、某信仰,那么他的超我,会站出来严厉审判自己,并将自己打入内心囚笼,让罪恶感撕扯自己。这备受良心折磨的感觉犹如:一种你即使体态轻盈,但感觉沉到抬不起头;一种你什么都不做,但感觉浑身乏力;一种你身无何物,但感觉举步维艰。比罪恶感稍轻一点的,还有耻感、愧疚感。

    3)自我丧失感。指一种心理上不能承受的,来自自我的存在感、价值感的丧失体验。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这个主体,已沦为了非人的什么,比如社会的木偶,他人的奴隶。心理学认为,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结合,人既有很强的掌控自己一切的主体性,也有依赖他人(客体)的依附性。自我丧失感,主要指主体性的丧失,夸张的说,主体他已不是他自己,像是别的存在。他究竟是谁,自己并不清楚,他从哪里来,将去向哪里,他茫然无知,用一种比喻来说明:行尸走肉的感觉。

    在所有的丧失感中,罪恶感,和失去自我感,是人最不能承受之轻。它们既像黑暗又像空气,你看不见,但能感觉到被重压在身体里。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更是一种隐喻性思想,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对自我真相的种种思考。 我这些个人的见解,与世界文豪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相比,有点捉襟见肘。真正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诠释到精彩纷呈的,属这部经典小说。关注题主所提之问的人,以及喜欢哲学思考的人,不妨去阅读阅读。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熊玲相关文章:

  

     熊玲:亲密深处的存在孤独

     熊玲:缺陷抑或缺爱

     熊玲:借“房人树”看情感类型

     熊玲:概念移情与诱惑

     熊玲:依恋,那熟悉的陌生人

     熊玲:“强势”为何讨人嫌?

     熊玲:这样说。。。不如说

     熊玲:检视爱的容器

     熊玲:解读跨性别人的心理现实

     熊玲:戏说欲望

     熊玲:自恋的代价

     熊玲:骗子为何找上你

     熊玲:亲密的关系控制

     熊玲:是爱还是逃避爱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