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沉默。我们知道,沉默也是一种交流,其意义和体验的心理感受因人因关系而不同。亲密关系中的沉默,大多情形已不是忍让,而是寒心和失望之后的冷战模式。本文用怪异沉默,是想表达亲密关系的另一种幽暗,即前面提到的欲说无语、欲怒又罢等感觉。比如常见有:“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个样”,“仿佛是热情过了,两人无言以对的待在一个空间里,弥漫着冷和紧绷的气氛,心里挺害怕,我时常想逃离,偶尔也真的离家几天”,“每次想要和他沟通,看到他面无表情一副轻蔑的样子,我瞬间收缩”等等。
透过这些幽暗、这些感觉我们可以看清:1)怪异沉默,不完全是冷战模式,因为冷战是双方都知道他们在用沉默表达愤懑。怪异沉默,多为其中一方因另一方的无意识“冒犯”而感觉不悦,下意识地用隔离、回避、生闷气等以对抗,然后可能致双方不悦,也可能不会。即是,可能另一方会“以牙还牙”对抗,也可能会继续无意识的原貌。2)怪异沉默是交互的一个结点,好似处于心照不宣,或暗流涌动的静态。一方被另一方激发出某种抵抗的情感情绪,此刻两人都有了自己的结界,双方难以接近和理解,难以彼此通达。
这些幽暗,可堪作人心深处的柔软带,也可看成是不可触碰的硬核。打个比方,就像树上有两根细嫩枝条,一条我们称它小黑鸭,一条称它小白兔,它们肤色不同,性质是一样,都因太细嫩而无法支撑,或无力背负猴子们的蹦跳。
此比方,换成对亲密关系幽暗的心理动力学理解,就是两个吃奶的婴儿,无法供给对方想要的“乳汁”,也无力承受来自对方的“侵扰”。
具体点就是:嫩枝条-小黑鸭,暗喻了主体内在的丑我,或叫短板我,她十分敏感被指责、被嫌弃、被羞辱等“侵扰”,同时也十分看不惯,或嫌恶他人身上的短板症候,如邋遢、说话带刺、闷葫芦等。这一内在我,映射出“我不好-你也不好”配对关系。内在我的形成,源自于主体的早期依附关系,主要为“控制型父母-激惹型小孩”,“施虐的父母-无助的小孩”配对关系,或叫攻击性不被包容的养育环境。
嫩枝条-小白兔,暗喻了主体内在超自恋的我,一方面她会沉迷于被宠溺被崇拜,比如不惜讨好,当然是无意识的讨好模式,以求取对象的认同与接纳;一方面她承受不了对象无意识的冷漠,比如,对对象的未及时回应、错位回应、嗯哼呵的回应之类,会被她感受为是对自己的忽视、轻蔑。这一内在我,映射出“我好-你不好”配对,其形成,源自主体早期的依附模式,主要为“完美父母-缺陷小孩”,“强大父母-懦弱小孩”配对关系,这些属剥夺小孩自主性的养育环境。
透过解析,我们更清楚看到怪异沉默,是一方或双方无意识“短板我”的侧漏,以及对侧漏的自动隔离。短板我本无心伤谁也无意害己,只是关系中的主体很不喜欢它们,总把自我感觉到不爽的侧漏,当成是自我必躲闪,或必反击的冒犯。
由此我们会同意这样一种可能性,亲密关系的种种幽暗,既然是关系的结点,那可望被修通的关键是在于:真诚而有效沟通。可这又是说起简单,做起难的事,且最难在开头,比如,双方本来承诺不带情绪的沟通,但于沟通过程中防不胜防的出现“短板我”侧漏,交流瞬间破坏,问题回到原点,甚至增添了再沟通的抵触感。
不过事情再难,也还是要寄希望于真诚有效沟通,因为这是照见幽暗的前提。只要双方愿意改善,就须告诫自己有心理准备,有耐心将沟通进入到顺遂、坦诚自我的位置。另,若有一方率先能觉察,觉察到典型模式背后的问题所在,并率先做出一些自我调整,相信关系中的另一方亦会发生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