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媒体报道

被拒绝的孩子气

作者:谢雏鸣 时间:2012-02-21 浏览次数:951

此文载于《优雅》月刊2011年第9期 作者:谢雏鸣

 

 

    童年,本应是心中最灿烂的记忆,那里充斥着糖果和幻想——这是我们对孩童时光最富激情的歌颂。然而当从诗意中走出,回顾那段过往,清晰与不清晰的记忆中却极少愉快浪漫,于是猛然发现原来那段本该天真的时光,似乎并不像人们歌颂的那般完美,它并不缺少迷惑委屈和愤怒压抑,甚至还有需要勇气才能揭开伪装的事实。尽管它们已消散于过去,但在如梦如幻的日子里,无论经历的是美好还是混乱,它的影子都会潜藏在心灵深处,搅动我们现在的生活。

    在多数人的脑海里,童年不仅充满幼稚顽皮,也处处需要被调教和规范,很多的不愉快与痛苦都来自这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这些痛苦在幼小的生命历程中稍纵即逝,却造出了一群非常有特色的人。

    成熟的“小大人”

    这群人曾经是大人心中的完美小孩,从小懂得是非曲直,只做对的事,家长和老师已赞不绝口,却仍不会对自己感到满足。尽管是全班前三名,也焦虑自己不是第一,就算是第一,也会惆怅如何把这光荣延续下去;看到不懂事的同龄人,心里总是不解,要像那样放松地玩耍更是不可能。他们是父母的军功章,存在的意义就是实现父母的成就感。这就是被称为“小大人”的“懂事”小孩。

    症状:

    1、他们处处追求卓越,在任何场合都希望自己成为焦点;

    2、不允许落后,哪怕只是暂时的,否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3、对玩笑敏感,对别人的批评始终耿耿于怀,反复为自己感到羞耻和惭愧;

    4、因被抢了风头而倍感压力,内心充满羡慕嫉妒恨;

    5、就算自己的事业正得意,也常常感到不安,如果生活平平,更觉无地自容,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凡。

    6、在情感上,他们总是扮演对方的“完美”情人,主动的付出伴随着高标准严要求,无形中变成了一个家长式人物;

    7、有时很难表达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因为那会展现出自己的弱点;

    8、脑袋里逻辑严密,思考力强大,但是却很难描述自己真实的情感。

    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以他们的懂事为傲。而懂事就是懂得父母的心事,并把这当成自己的事,父母的感觉便是自己的感觉,而自己真正的感觉已不重要,评判者的喜好和要求才是关键。想玩耍时,他们总能敏感地觉察到父母的愿望或老师的期待,于是他们能够压抑自己的愿望,如此才能得到最大的褒奖。

    没有人会过问他们的感觉,或在意他们喜欢什么,想干什么,长辈们总是理直气壮地说:“你应该……”,所以在他们的世界只剩下“应该”。他们的童年被狠狠压抑,他们甚至“没有”童年,因为不能做孩子,只能做“小大人”。

    愤怒的“暴君”

    他们无法体会到简单的快乐,总在焦虑心中的“权威”是否对自己满意,成年后,他们在“权威”面前唯唯诺诺,而同样抱着一个梦想就是成为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满腔怒火,他们其他表达情感的方式早已被拒绝了。

    症状:

    1、总是感到自己巨大的愤怒,特别在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

    2、为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感,他们甚至伤害自己;

    3、对周围的人总感到不安全,周遭充了嫉妒和威胁;

    4、越亲近的人越会受到他们的贬低和压迫。

    这是一群被“暴君”训练出来的“暴君”,童年“伴君如伴虎”。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个权威,他要求严格,不许反抗,动辄暴力相向,他全然将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如果孩子表现出一丝顽皮,将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顿暴打或恶语攻击。在这些孩子心中,永远只能感受到一种追赶自己向前冲的压力,在他们脑中只有一个事实,就是要满足自己就要压迫别人。当然这不是真正的满足,在很小的时候,他们便失落了自己的真实感觉与愿望。

    心甘情愿的“长工”

     这群人好像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们甚至不用奖励和威胁,就可以像永动机一样连轴转,尽管已不堪重负,却无法停止。只能为了未来,为了生命中重要的他人拼命向前奔跑,不懈奋斗。

    症状:

    1、他们不辞辛劳,努力工作,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设计远大抱负;

    2、会因焦虑而睡不着觉,于是只能疯狂工作;

    3、只有在工作时内心才能得到片刻的平静,任何休息都会让自己感到内疚和紧迫;

    4、想到父母或是其他重要的亲人便总担心不能给予他们更多。

    这些人在孩提时代,或许还有一些调皮,后来却逐渐发现自己这样无疑是对父母的背叛。他们认为是自己的调皮让父母伤心劳累,也让父母丢脸。由于无论如何努力都总会受到父母的谴责,于是他们开始频繁地思考自己是如何对不起父母。为了成为一个好孩子,他们变得内疚,接着便是牺牲自己的欲望,重新成为父母的骄傲,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

    内疚是剥夺童年权利的罪魁祸首。快乐的游戏,天真的调皮都是伤害家人的利剑。既然父母不爱天真的孩子,那就杀死自己的天性,如此便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渴望已久的爱。

    测试:

    童年大多是美好的,不过也有不美好的一面,这些不美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你的童年心理阴影是什么呢?

    你的面前有一本古朴怀旧的相册,当轻轻翻开,映入眼帘的第一张照片是你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美美地睡着。翻开下一张照片是你爬来爬去的场景。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张你认为会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呢?

    A.你坐在床上,被很多绒毛小可爱的玩具包围着

    B.你在浴缸里快乐洗澡、玩耍

    C.坐着儿童学步椅,正在吃饭的你

    D.母亲拉着你的手,你正在蹒跚地学走路

    选择A的人 生活在束缚且物质匮乏的童年——幸福度40%  

    你的梦里经常会有紧张和焦虑的感觉吗?你的父母认为孩子独立是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础,他们对你的物质要求总是给予一半甚至少于一半,他们更多地希望锻炼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并培养你的同情心,所以你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成长。

    从童年开始你就学会了克制自己,过于严肃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也许那背后隐藏的是你内心的挣扎——包括尴尬、自我憎恶,曾经的自豪和被压抑的野心。童年里,陪伴你的玩具少而精,如果用“慈威”这个词来形容你对父母的印象,可能最恰当不过了。

    你够优秀,也够执著和完美,可是这种过于按部就班严谨的童年,带给你的是成年之后的过度谨慎和小心翼翼,任何一种出轨的行为和思维绝对不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即使是偶尔的放纵也会让自己自责不已!你实在太希望父母和周围人对你满意了。

    选择B的人 快乐天使的为所欲为——幸福度90%

    你的童年是绝对快乐的!自由而率真的天性一直保留到现在,父母给予你的空间极为宽松,只要是你需要的,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你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想法生活。所以你喜欢令人愉快的事情,好奇心强,有强烈占有欲。你像一个快乐天使般“为所欲为 ”,善意的恶作剧、顽皮的扮相、出格的打扮,做我所做无怨无悔!

    你对自己的满意度相当高,相信并肯定自我,蹩脚地耍性子、装模作样吸引他人的注意绝不是你的风格。但你的内心极度敏感,自尊过高,难以容纳他人对你提出的忠告和建议,尤其是来自那些与你一样充满自信或比你年幼的人,即使私下里你认为是对的,也绝不承认,接受旁边人的建议,对于你来说就是对自尊的伤害。所以期待你改变某一种观念真的很难!你不缺乏认同感、安全感,只是少了些留给自己和他人相融的心理空间,你带给合作者的印象往往是乖僻、别扭又有点拽。

    选择C的人 沐浴在过度呵护世界中的你被替代成长——幸福度70%  

    你的童年充分享受了父母的呵护,他们给你的爱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度的保护。任何事情父母都怕你冒险出意外,从不让你去尝试、突破。至今他们还担心你一个人是否能独立生活。在外人眼里你善解人意,从不故意找茬或装模作样地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建议和劝告耐心倾听接纳,很少反对,顺从且体贴。虽然看起来简单质朴的性格使你拥有不少朋友,但是你刻意制造的交往距离,往往使双方都很难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自己却经常叹息:知音难觅。

    童年成长被代替的你,一直渴望有所突破,所以在家里你不愿意做不受人信赖、没有信心的人,你要去证明自己,战胜、超越所有的人。不停地转换角色,徘徊于外表温柔质朴,回到家中便蹩脚地发泄自己情绪之间,拥有如此厚重的双重面具,有没有感到身心疲惫?

    选择D的人 傲慢寡言面具背后的质朴——幸福度20%

    你的童年是在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度过的,曾经有多少次渴望倾诉、寻求爱抚都因不能与父母沟通而半途而废,你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不能有人读得懂。如果不是你的家长对你过于严厉苛刻,就是你过早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或者是在其他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童年中你就学会了看长辈的眼色行事,时而渴望张扬个性,时而却困难以摆脱自卑情绪而沉默寡言。

    矛盾和冲突是你内心最重要的词汇,掩饰和修饰被用来整合你的一切言行,这样你才能让严厉的父母感到满意。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确定、不自信,使你表面上以傲慢自负的言行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私下里却为了博得好感,处处替人着想,并经常被一些后悔的念头所束缚。也许你认为这样,会让一切顺利而和谐,可是如无法用慎重的目光审视外来信息,小心陷入被人利用的陷阱。

    找回自己

    童年之所以被讴歌,因为那里有人生中最纯真的时光,也是我们距离自然最近的地方。然而它也处在自然与文明的当口,成为本我与文明社会的战场,可怕的不是矛盾,而是不恰当的解决方式。创伤已落下,如果内心那个小小的我曾经被拒绝,那么重新去找回“他”(“她”)的天真快乐也许能给今天的自己带来久违的轻松。

    找回自己的感觉

    当问自己“我现在的感觉是什么?”,回答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描述为“感觉很不错”,“感觉糟透了”,“感觉高兴”,“感觉恐惧”,另一种则是理智地分析“我感觉这件事我是对的”,“感觉如果他这么做,他的意思就是……”,“感觉某个定律是有问题的”。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回答,一个通往心灵,一个通往大脑。通往心灵,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无论高兴痛苦,还是愤怒伤悲,因为这都是贴近感性的描述;第二种回答方式中,大脑的理性思考替换了感觉,疏离了我们和自己感觉的关系,也让我们的感性能力受到封闭、压抑,并退化。而这正是心理健康受损的重要标志。当重新开始重视自己的感觉,那个被压抑的内在小孩就能慢慢苏醒。所以多去寻找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觉,而不总是堆砌逻辑来解释它,是接受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哪怕是负面的情绪也需要接纳和表达。

    找寻回到童年的桥梁 

    找寻Neverland(小说《彼得·潘》中的快乐净土)需要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到孩子中去找寻。与他们嬉戏,用他们的腔调说话,天真地与之对视,在品味小调皮时,你也能重获简单的快乐。

    小动物也是帮助我们与自然相通的桥梁,比如纵情奔跑的小狗,与毛线团玩耍的小猫。在心理治疗的领域,动物治疗早已成为课题,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很多前来寻求帮助的人会出现积极的行为,西班牙的一所监狱中,便有心理专家用训练过的小狗为囚犯提供心理援助。那种和动物之间简单而自然的连接往往会给人带来难得的回归机会。

    所以千万不要被“成人”的世界埋葬:成人的书籍、电视、音乐……简单的动画片、儿时的童话,或找三五好友,玩一场童年最爱的游戏,未尝不是一种获得解放的好方法。

    找回童年的梦想

    弗洛伊德曾说过:“梦是愿望的满足。”失落的岁月已过去,但我们失落的愿望却可以在心灵中重获满足。而寻梦则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做白日梦。不要小看了想象的力量,它是你未完梦想的补偿。你只需找到一点空闲让自己闭上眼睛暇想:假如我又是一个小孩,我想做点什么?

    哪怕是最白痴的梦想,也值得完成,就算只是在心里想象一下。比如由于小时候父母的不认可,一直没有穿过漂亮的公主裙,那就想象一下8岁的自己穿上一条完美的公主裙,并感受那种享受与自豪。

    冥想,是通往内在的秘密通道,也是让我们与自己更接近、更深层地满足自己被忽略的需要的过程。人以这种方式进入无意识,并“输入”正面的信息,从而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帮助。那些看似痴想的念头正是对心灵的释放,这过程也即东方文化中传统的修身养性方式,现在越来越为西方心理学所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网址:http://www.lantian99.com.cn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交大路银河北街188号(华宇·锦城名都2-1-1503室)

     QQ:514642826  2445270822  1901914517

     Email:xiongling789@yahoo.com.cn

    电话:(028)61996882

    手机:13348971989   13980015187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