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媒体报道

有时候,请戴上“面具”

作者:凌懿 时间:2010-11-19 浏览次数:4160

撰文/凌懿
  在公司任文职工作的小叶性格温和,上班几乎不和人说话。同事明明就在身边,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她也都通过公司的QQ群或群发短信。不得不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她总不自觉地紧张,对上司更是能躲就躲。其实,她并不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在工作之外她社交很广,朋友不少。“为什么我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能口若悬河,在公司就变成这样呢?”

专家:谢雏鸣

      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职场心理咨询

小叶的状况属于什么心理问题?
  专家解惑:这种情况正是职场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害怕跟同仁交往,对交流总是下意识地采取回避方式。
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社交恐惧症患者占全球总人口的10%,其中很大部分表现在职场。他们面对面交流时一般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说话结巴等状况,非得面对面时也尽量拖延,因此时常对工作造成影响。如果是职场新人的话,可能因为对环境陌生而羞于交流,但小叶已经工作一年多,显然已不是新入职场的问题,而是固有的社交恐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恐惧?
  专家解惑:一个健康的自我会根据不同的情景需要,扮演好不同的“面具角色”,而所有的“面具角色”有可能是互相不能替代的。
这可以用心理学当中的一个名词“人格面具”来解释,小叶对自己的角色转换不够明确。从文化背景来说,每个文化里都有很多社会角色:父母、子女、夫妻、职员、老师等等,每个文化系统对这些角色都有一套特定的期待和要求。
  小叶是一个好的家人,一个好的朋友,在家人和朋友中间,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交往模式;一个自己的应对方法,但是在她的心目中,家人及朋友眼中的自己在工作中显然是不被自己认可的,也就是说,她对工作者这个面具缺乏足够的认同,导致这个面具功能发展不全,她就不能很好地用这样的角色去与工作关系中的他人交往。
小叶在职场与人交流时对自己的表现非常在意,因此她认为同事对自己的表现同样很在乎,总是幻想自己一旦犯错,上级一定无法容忍,同事一定背地里嘲笑,于是她竭力避免面对面交流,反而选择用手机、QQ这种通讯工具进行沟通,因为在短信和QQ上别人看不到她的表情、动作是否自然,表达是否流畅,而且每句话都可以反复推敲,可尽量避免犯错。

她应该怎样克服心理障碍?
  专家解惑:像小叶这样患有职场社交恐惧症的人,应加强自我强制性锻炼,和以前的社交习惯反着来:能面谈就不打电话,能打电话就不发短信,能发短信就不聊QQ,积极对抗自己的社交负面情绪。
  我们平时总是高呼摘掉面具,其实有时候需要戴上面具。所谓面具并不是表演,而是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才是成熟的表现。要知道,这个社会环境是没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不要总是想和别人交流时别人什么感受,因为别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在乎我们的犯错。反过来想,你会时刻仔细地评判一个人在你面前的所有表现吗?并不会。即使犯错也不要无地自容,看看同事和领导们的真实反应,或许她们并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在意。
  小叶需要接受一个现实:这个世界不是任何人际关系都表现为亲情和友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身份,以及这个工作身份需要面对的关系。其次,不要对任何一个身份功能产生过度依赖。比如,不能认为我就是一个“女儿”,或者我只是一个“朋友”,要明确清楚:自己还是一个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就应该用这个身份面对同事和领导。不要老想用原来对待家人或者朋友那一套来面对和她们的交流,不同的环境肯定要有不同的身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角色转换,就像不能穿沙滩鞋和短裤参加高档酒会一样。

专家贴士
面对员工的社交障碍,企业管理者该怎样做?
  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要立即让员工对管理者的意图作出反馈。比如“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吗?”同时要求员工把任务复述一遍,这样就可以避免员工在猜测上司意图的过程中将犯错的结果放大。在开会等谈话场合,鼓励员工多发言,并多作出回应。
  同时尽量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鼓励员工有问题直接向更高层管理者反映,而不是自己的上一级。另外,管理者要多制造沟通氛围,娱乐活动就是个有效方式。在活动中大家都会降低自己的防御与对犯错的戒备,不仅员工之间可以交流,也是上下级之间沟通的绝好氛围。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