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培训_成都心理医生_成都那家心理咨询所好_成都婚姻咨询_成都青少年咨询-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由等待自由者(作者:施其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9:44: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自由等待自由者
2009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拉开了序幕,中国这次作为主宾国,安排了4天(10月14-17日)由中国众多作家唱主角的中德文学论坛,论坛的形式有对话、作品朗诵、主题讲座,在开幕式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著名作家莫言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书展的开幕式上讲话。论坛主要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和法兰克福文学馆举行,其内容形式上安排可谓群星荟萃、题目繁杂,比如苏童以“童年生活与当代文学”为主题的对话,阿来以“经济全球话和保持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对话,叶延滨以“中国当代诗歌概况及面临的境遇”为主题的讲座。
铁凝
铁凝讲“关系的魅力”的话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关系也是心理治疗发展到现在的重要理解病人和发展治疗、获得疗效的重要概念。铁凝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概念,她比喻看短篇小说如看一幅风景画,看中篇小说读一段历史,看长篇小说则想到命运。3个故事的第一个来自一篇日本短片小说,一个有洁癖的小偷在入室行窃时,发现被偷者是一个落魄的单身汉,家里挺脏乱不堪的,东西没偷着,心里的洁癖被激活了,小偷在单身汉家里忙活半天,没偷到什么,倒主要是把家里给收拾干净了,临走,还留了一张纸条:下次我再来,请注意把家里收拾干净!小偷。单身汉回到家,发现家里焕然一新,看到纸条,心里有一种被人关注的感觉——他很久都没有的感觉,于是他每次离家就开始收拾家里。这样,被害者变成了被助者,两个对立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和互助的关系;另一个故事来自北欧,说的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被一个家境良好、气质优雅、在家闲得无聊的贵妇给迷上,两人发生了肉体关系,一个无聊之极,一个是青春年少的干柴,一点就着,这贵妇家境优越,丈夫是一个平庸的商人,平时很少在家,但他有一个不俗的爱好,那就是将家里的啤酒窖牵一个管子通到厨房的一个鸟嘴,他每天回家先进厨房,把杯子放在鸟嘴下,鸟嘴流出啤酒,这时,他开始打开放在鸟嘴旁的留声机,播放他最喜欢的贝多芬,然后喝着啤酒,这个几乎死板的习惯成为了这个被待绿帽的丈夫的人生最快乐的享受,他自得其乐。一天,就在他这样快活的时候,那个少年穿着他妻子的粉红色的睡衣,里面一丝不挂地跑下楼来拿水喝,突兀地,双方看到对方,这样一种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合法的丈夫、成熟的男人,一个偷情的不成熟的少年,进一步发展会是丈夫的狂怒和对少年、妻子的惩罚,那样,关系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施虐和受虐的关系。这是大家的心理上所预料得到的关系,小说在这时却峰回路转,出人意料地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丈夫邀请少年一起喝一杯,然后说起自己年青时出轨的故事,那是结婚后不久,他背叛了妻子,他当时也有激动、好奇和恐惧,他在少年面前类似于忏悔的讲述拉近了与这少年的距离,少年逐渐去掉了恐惧,饶有兴趣地开始和这个丈夫交流,后来,这少年竟然觉得对与丈夫谈话的期待超过了贵妇肉体的期待。这又是一种关系的转变,同前一样,被害者变成了帮助者,对立的关系变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第三个故事讲述在东京地铁上有两个有性变态爱好的成年男人遇到一个也有同样猥亵妇女爱好的一个少年,这少年裸体穿一个雨衣在地铁上准备干事时差点被警察抓到,被另外两个人给救了,他一点不感激,反而说自己瞧不上这两人,自己就盼着被警察抓,这样自己就全了,不能自己做着社会不耻的事,又没为自己即将要承担的惩罚做好准备。这两个男人听了这句话,反而引起了对这男孩的兴趣,在另一次他们在一个火车道旁再次发现这个男孩时,这男孩正准备去猥亵一个4,5岁的小女孩时,他们都想去阻止,因为女孩子小得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时,一列火车呼啸而至,女孩在一瞬间被男孩救出,而男孩被火车带走,关系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受害者变成了被助着,施害者变成了助人者。这时,这两个有性变态的男人完全觉得,自己变态没有这男孩彻底,高尚也不如男孩那么转换直接,两人从此洗手不干。
这三个故事均讲述了一种荒诞和不俗的冲突处理,铁凝提出一个概念“建构的模糊”。故事讲的好不仅仅迎合大众的口味,还需要有些突兀和意料之外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很解构的东西,比如一个坏到头的人突然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好事,而他这样做并不是良心发现,只是这样做了而已。
苏童也到了法兰克福大学的“老礼堂”(alter hoehrsaal)作题为“我的创作经历”的讲演,他说他试图想传递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说感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意向太昏暗和抑郁,他是否想传递这样的中国传统,因为这符合老外对中国的一贯印象。他说这要怪张艺谋,因为他没有参加编剧,不过苏童讲电影还是拍得非常经典的。说到这儿,苏童意味深长地说,在中国, 我们长期文过饰非,把自己渲染得过于理想和美好,其实在人性、在社会上就是存在着阴暗和让人压抑的部分,适当地暴露一下也不无不可!对此我深为认同。
我记得姜文拍的“鬼子来了”的情节一开始是一团和气,鬼子对中国农民礼貌、和气和友善,因为我们知道那段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所以越往后看越胆战心惊,不知道姜文会怎么解构鬼子的“好”。可以说荒诞构成了“解构”,不知道结局如何发展构成了“模糊”。
于是铁凝的概念“解构的模糊”就有了两条路,一条是由好转往坏,一条是坏转往好。在心理治疗中的一种边缘性人格常常所采用的“分裂”的防御也类似于此,从好到坏,从善到恶,从真到假,从白到黑,几乎中间没有转化带。所以,每一个边缘性人格都可以作为“解构性模糊”的典范。只不过我们日常所期望的是“好人一生平安”,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我们歌颂的主题。
最近看了《王贵与安娜》的连续剧,演员无可挑剔,剧本也写的跌宕起伏,很有嚼头,但看到最后,对作品或者说作者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安娜是一个长相姣好、来自破落的大资本家家庭、有着小资追求和理想的一个女孩,在家里的安排下,她与自己有同样爱好和共鸣的“狐狸骚”分手,嫁给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教师,剧情沿着城市与农村、洋与土、传统与现代等冲突展开。安娜生了两个孩子,变成了一个絮絮叨叨的家庭主妇,直到“狐狸骚”从美国学成回来找她,“狐狸骚”等了安娜20年,告诉她,他们在一起还有另外30年、40年,他不想再错过,他要把安娜带走。在整个剧本中婚外情从安娜这一辈开始就频频出现,但都没有这个可能的婚外情真实:青梅竹马、初恋情人、共同爱好相似的家庭背景……。这时,作者试图在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婚外情不该发生,或者不可以发展到实质上影响到家庭的程度,所以从王贵、到安娜、到他们的女儿到女婿,均是有惊无险。我倒觉得,其中对婚外情的描述以安娜和“狐狸骚”的后来结局最具有解构性,一个曾经有梦、有理想的女孩成为人之妇、儿之母,其代价是她的青春和个性。青春自然一去不复返,个性是否因为母性而失去了人性中鲜活的那部分:自由、具有幻想和纯真。我想这是作品要呈现而不是作者要教育大家的。我的失望在于,安娜怎么就不能解构为“变坏”:抛弃家庭、但获得了自由,成为婚外情的主角,但获得了真爱。在跟随 “主旋律”和获得人性的自由选择上,我想,是作者出卖了安娜!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失去了对人性深深地给予鞭跶和安抚的一个机会!
余华
余华仍是充满激情,声音宏亮、语言诙谐、场面把握自如,就像他用法兰克福书展作者宣传画一样,色彩鲜艳——大红。我对他提问为,为什么他的作品充满了残酷、悲剧和死亡?他开始描述作为一个外科医生的儿子,他小时候是如何可以在父亲作手术的简陋房里观看手术,血淋淋的内脏是如何被收集起来扔到屋外一个池塘里,池塘里的苍蝇是如何铺成了红红的一层毛毯状物。余华似乎描述这些东西有瘾,他不管他的描述已经让现场的翻译和很多德国人倒胃口,依然声情并茂地描述下去,突然,他得出结论:我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长大,你们说,能写出美好的东西吗?
这十分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共情,余华的渲染是有目的的,让你实实在在产生身如其中的感觉时在来点题。不过,余华的作品充满着黑色幽默和希望,这倒是在十分中国的东西:苦中作乐和乐观主义。
在谈到“许三观卖血记”是否能够像“活着”那样拍成电影时,余华说起几段故事,当初张艺谋拍“活着”时,余华参与了编剧,经常说这一段应 如何改,那一段应该如何改,这样审查才能够通过。结果,“活着”到现在没能在大陆上演。余华拒绝了所有要拍“许三观卖血记”的请求,为了不再听到“这样那样改”的声音。
我十分喜欢余华!
2009,10,17,法兰克福


阅读全文
评论(4)
浏览(1254)






评论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情感。
这是大学本科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课里面关于爱情的雷人的定义。但是窃以为概括的还是不错的。
用这个定义考察王贵和安娜的感情,恐怕要得出安娜和王贵之间没有爱情的结论。
一定的客观的物质条件是有的,两个人是过实实在在的日子,有稳定的收入,有房子,有车子(自行车)。
共同的生活理想就差一点了。王贵想的是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那老婆最好应该是个“可温柔”的,比如肖桂芳。安娜脑子里想的是她的科技大、哥廷根,久违的上海,远在美国的狐狸骚。
最真挚的仰慕,恐怕在两个人之间也不存在。
强烈、稳定、专一,强烈?还是海誓山盟轰轰烈烈一点也看不出来。稳定?大吵小架不断,有的时候还闹着要离婚。专一?虽然肉体上没有出轨,可是精神上都开过小差。
可见以上爱情的各个要素只有物质基础符合,其他都不符合。而这一条是两个人和他们梦里的那个人也可以一起构筑的。
可是两个人最终还是白头到老,功德圆满。而且到了晚年他们觉得都很幸福,就是一辈子看不上王贵的安娜,对他的这个老头也心痛欣赏起来了。
究竟什么叫爱情?如何来判断是爱还是喜欢?在选择伴侣的时候究竟是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是为了追求眼下的幸福,还是要吵吵闹闹走一辈子,到暮年时才品出的丝丝甜?爱情和幸福是否冲突?冲突的话,何者为先?
爱情与死亡是文学两大永恒的话题。之所以永恒的无止无休的争论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的答案。答案既清晰又模糊,永远说不清楚。
关于爱情是什么?每个文学家有自己的见解。每个普通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同样应该也只能是自己的答案。
文学有的时候是被赋予有教化职能的,一般不被允许去鼓励人们去做自由基,因为那不但本身是不稳定的,而且对外界也是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有的东西可以拍成电视,有的东西拍成了电视就已经不在是自己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2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