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培训_成都心理医生_成都那家心理咨询所好_成都婚姻咨询_成都青少年咨询-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受施琪嘉老师督导的“望、闻、问、切”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9:4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舒馨

2008年2月中旬,我有幸在润本心理健康中心接受了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院长、我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施琪嘉博士的个案督导,六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在整个督导过程中的感受却让我受用不尽,在此与大家作一个简单的分享。

幕启

都知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接受督导的重要性,何况是一个大师督导的机会,所以当时报名时倒是毫不犹豫,可当晚在现场看到徐青老师时,心理却有些紧张起来。因为在读徐老师的精分班课 程,作为学生,不由就有了受检阅的心态。开始报个案之前,我对施老师说自己现在心跳加速很紧张!

“如果用十分来代表满分,你会给现在的紧张打几分?”施老师问。

“七分吧。”说出这话时,我感觉这不是“十分”的数字已经让自己的紧张有所和缓。

“如果让徐青老师离开这里,你的紧张度会下降多少?”

“会剩六分吧。”我奇怪自己的回答,本以为自己的紧张很大一部分因为徐老师在场呢,原来不完全是!

“如果让你背过身去不面对我们,紧张度会有改变吗?”

“不会。”我回答得很干脆。

“如果我从这儿滚出去呢?”施老师笑说。

“那就完全不紧张啦!”我被逗乐了。如果再让我对此刻的紧张度打分,那一刻我会打四分吧。

一段开场白所应用的具体化技术让我的“紧张”有了明晰的感受,我也立刻反省到,在咨询过程中自己对来访者某些含混不清的情绪及思想并没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点来进行澄清,那么我所掌握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模糊的呢?

承认焦虑本身已使得焦虑程度有所降低,而且减少了我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后来的督导过程中,我基本没什么紧张感了。

中医的“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来诊断病情的方法,而且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次的督导是以“望”为基础的——让大家来观摩角色扮演的场景。

因为我是案例的报告者,所以我常常坐在那儿表演我的来访者,有时又是咨询师。以前从未有过类似体验,而在一次又一次上台,录相一遍遍回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不同角色带来的心理内容:一会儿是来访者的,一会儿是咨询师的,一会儿又是生活中的自己!那种感觉真地很奇妙,忽儿是另一个心灵的暂时植入,忽儿是必须保持空镜子的状态,可那个与生俱来的“我”又始终如影随行。那些原本诉诸文字的关于来访者的“焦虑、亢奋、不安及内心的虚弱及无力感”在我的身体里找到了共鸣的反应!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还原咨询室里的真实,但角色扮演在另一个时空里的真实却让每个观者有了内心深刻的反思。

我的身体语言为何如此僵硬?

来访者敲打扶手的动作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

谈及性问题时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空间距离多少才合适?

哪些非言语行为更有助于求助者对咨询师的同情心和理解力进行积极的评价?

一对对不同的角色扮演过程让每个参加督导的人的内心都在不断思考许多问题,被点中表演的紧张、坐在舞台上的局促不安、看施老师展示时的豁然敞亮,这一“望”让众人在复杂的情绪中清醒着。

“闻诊”是中医医生运用听觉与嗅觉来辨别病人异常声音和异常气味,从而获得有关临床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心理咨询中的“闻”更多是聆听吧。曾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积累充满自信,但在修咨询师课程时发现原来“听”有那么多讲究,便又有些惶惑。在被督导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听的疏漏实在不少。

什么时候对内容做出反应,什么时候又应该对来访者表达的情感做出反应,倾听的内容给出了哪些信息?来访者陈述的言语背后的情感、观念以及事实是什么?

本是来访者为我设下的“陷阱”,我却根本没听出弦外之音,毫无觉查而跳入,为什么?

来访者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我为何完全回避未敢接招?对方的移情引发了咨询师怎样的反移情呢?

聆听这一被内隐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整个咨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它有时就是治疗的一部分。在被督导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没有很好地“听”的结果是,我并未真正了解到来访者真实的信息,并过早地提出和进行了干预策略。

那些曾被我在咨询过程中疏忽和遗漏的东西,在施老师亲自进行的角色扮演过程中被“望、闻”,差距不言而喻,也更感到学习的空间还很高远噢!

问诊是中医生通过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问”,如果不是富有经验,那就很可能常常提出不适当的问题,不是让问题更清晰,而是让求助者更迷惑。

在被督导的开始我就已经亲身感受到到位的“问”所带来的治疗效果。

“如果换个美女在边上,你会有这种性幻想吗?”

“假如你身边的人都有一样的问题,你还会对此感到苦恼吗?”

“如果把你所说的几个问题排序的话,你会更关注哪一个?”

说实在的,当时与施老师合作扮演来访者时,我常会被施老师恰到好处、点中要害的“问”震住,我能感受到来访者被导向更深入思考后的清醒,在迷雾中看到事情本来面目的小小快乐——被问到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得到了新的能量一样!而同时,又有对自己作为咨询师时提出的那些“无效”问题的反思,当时恨不能分身,坐在台下迅速记录下那些精彩的提问句。

切诊是中医生把脉的过程。浮、沉、细、弦,那些变化的脉象如何能在片刻间把握,确实是医师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心理咨询中的“切”,我想它不仅仅是对来访者的觉查,更要有对咨询师自身许多问题的觉查,所谓的“中立”如果不存在,又如何让来访者透过你这面镜子看清自己呢?

咨询师的许多反应,在多大程度上是投射了自己的意识和理解却不自知呢?

当在咨询室里来访者希望我能来分析他的梦时,虽然也让来访者先来尝试自己解读一番梦境,但其后我的作法便有点像个“算命先生”,我口若悬河向来访者“释梦”。

“那时你的自我感觉是什么?”施老师突然打断我。

我略迟疑,回答“兴奋”。

这一被打断和我的自省答案迅速在内心激起涟漪——我为什么会兴奋?咨询室里不同的性别角色?显示自己在性问题上的博学专业?讨好来访者怕他失望?……

我的盲点在哪里?我还需要更多的督导来发现问题,需要更多的自我体验来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长才刚刚开始!

幕谢

曾记录过一位资深前辈说过的一段话:好的心理医生有一种很强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他不说不笑,眼睛看着你也会给你许多信息。他使你感觉安全、舒适、被尊重、被接纳和认同。他会引发你的倾诉欲望,却又引导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好的心理医生不权威、不深奥,像水一样流动,像玻璃一样透明,把你的防御和阻抗化于无形。

这样的境界是我的理想,但我深知,通往理想的路还很漫长,很艰辛,需要太多的历练。很高兴有了这一次难忘的被督导经历,也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现阶段的我,看到成长的空间和距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2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