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1-2
- 最后登录
- 2012-1-12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72
- 精华
- 0
- 帖子
- 27

|
教育不是用自己的野心和目标来教,不是教孩子成为什么,而是要培养他的光明性,然后让他去开拓自己的前程。
经营事业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光明的心智就是成功的关键。松下幸之助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乡下人一起到城里谋生。他们一到城里共同目睹一副景象:城市里有人在卖水。甲说,这城市连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很难维持生计,于是打退堂鼓,回到乡下去了,一直过着贫困忧郁的生活。乙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城里头连水都可以卖钱,那么赚钱一定很容易,于是留在城里工作,发展出一番事业来。甲所以忧郁是因为消极,乙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心灯是明亮的。
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一个人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然后修正它,将它化作光明面,那就是点燃他的心灯。学禅则由自己来参修,从而引导自己,走出窠穴,摆脱消极的习气,从而展现出自性中光明的心力。
佛教有一则故事很能发人深省:在偏僻的乡下,住着一对夫妻。有一天,一位貌美端庄的女子,向他们要求借住一晚。这对夫妻答应了,便问她的来历。这女子说她是幸运之神,所到人家将非常幸运。夫妻俩听了非常高兴,热忱地款待她。不久,又有一位奇丑无比的女子也要求借住。夫妻两人问明她的身份,知道她是不幸之神,又奇丑无比,便不肯借与她住。这时不幸之神说,幸运之神是她姐姐,如果要接纳姐姐,就一定同时要接纳妹妹。
这对夫妻向幸运之神求证,果然不幸之神就是她的妹妹。夫妻两个人只因为害怕不幸之神,就把两姐妹统统赶出门去。
幸运之神与不幸之神便一起来到另一户人家,说明她们的身份之后,这家主人则说:不管是幸运与否,都住进来好了,天色已晚,不住这里就无处栖身,便接纳她们姊妹。结果这家人家尔后一直很幸运。
经典上说幸运之神来自功德天,不幸之神来自黑暗天,两个是相伴而游的。功德天的神可以将黑暗天的力量,转动成为智慧和光,所以两人在一起就完全地光明起来。正如同人的一生,有如意也有失意,只要能用意志力和光明性,就可以把失败的经验当作成功的踏板,用改正过去的错误化作未来成功的条件。
一般人都说黑暗过去之后就是光明,黑夜之后必然是朝曦。但禅者的观点却非如此,他的法眼中看黑暗本身就是光明。我们该注意一个事实:当你认为黑暗之后是光明,那么此刻你正无奈地处于黑暗,等着光明的到来。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心智,怎么会得到光明的结果呢?所以处于黑暗,仍然必须像光明时那么有劲,才能化黑暗为光明。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逆境中,蓄足了光明的智慧和热力。
真正的佛是人的自性
禅在宗教信仰中,并不膜拜偶像,而是要真正虔诚地礼佛。禅者礼佛是虔诚地学习佛的光明智能,虽然他也拜佛像,但他拜的不是像而是佛。所以有没有佛像并不重要。在没有佛像下礼佛,也一样地虔诚。这就是所谓“无相”了。
唐朝的丹霞禅师,有一天因为天气太冷,而把佛像劈了当柴烧,其他的禅僧看了,就责备他对佛不恭敬,质问他为什么要烧佛像?
丹霞禅师说:
“我想看看佛像能否烧出舍利子。”
禅僧们说:
“木头雕的佛像怎会烧出舍利子呢?”
于是丹霞神清气闲地说:
“那么它就不是佛了。”
丹霞是为了启发众禅僧:佛不是色相的,也不是想像的,真正的佛就是人的自性。成佛就是从自性中绽放慈、悲、喜、舍的光明性。
禅门重视的是觉悟,要弟子见性(展现自性中的光明)成佛,而不是成天只念佛,自己毫不知努力,不肯培养德行,省发智慧。所以赵州禅师说:“念一声佛要漱口三天。”他所说的“念佛”是指依赖、迷信和不肯磨炼自己的念佛,而不是心系念着诸佛法界的念佛。一个人若流于形式的念佛,那就该惭愧地漱口三天了。
禅宗的修行是很特别的,他们要避免“宗教的情结”或宗教的依赖性神经质,而要一个人真正能独立解脱,去面对生命,去承担人生,去认证宇宙的本来面目,去悟佛入佛。禅灯就在这里引导禅的参访者寻得那光明的至宝。
对现代人而言,禅是不可或缺的。禅与科学文明并不相悖,甚至于能引导现代人善用科技文明,以提升生活的素质。禅的光明心灯,能澄清每个人的心念,让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流露着清新自在的情操。禅也能帮助我们厘清思考,让自己在价值纷扰的社会里,看出究竟圆融的生活之道。当然,这盏心灯,也能照亮自己有限的生命,去看出无尽的光明前程。
|
|